晴時多雲

美國線上收購史 失敗連連

2010/04/19 06:00

編譯劉千郁/特稿

美國線上(AOL, America Online)日前宣布計畫關閉或出售旗下社交網站Bebo,AOL(見圖,法新社)在2年前以8.5億美元現金買下在英國大獲成功的Bebo,如今卻落得慘澹收場的局面。Bebo的失敗又喚起人們對AOL雄心萬丈的收購史與數個合併失敗的案例。

AOL在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指出,目前公司無法繼續融資以支持Bebo,將盡快尋求其他企業收購Bebo的可能,並在5月底前完成評估報告。Bebo業務下滑原因包括AOL去年的管理階層調整、投資不足與競爭對手Facebook的快速成長。

2008年AOL花了8.5億美元買下Bebo社交網站時,希望在美國複製英國的成功經驗,而當時Facebook的聲勢還沒這麼壯大。

不過一年後就傳出了出售Bebo的傳言,分析師表示,AOL對社交網站經驗不足,對網站的前景一片茫然,Bebo失去了創新精神。

AOL收購失敗的經驗不勝枚舉,在2001年以1,06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之舉更被稱為史上最失敗的收購案。時代華納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媒體娛樂公司,旗下包括電視、電影與出版等事業群。

十年前,在網際網路泡沫高峰時,時代華納和美國線上這兩家全球重量級資訊企業宣布合併,成為資訊媒體產業盛事。

去年12月兩家龍頭公司宣布分手,時代華納分拆美國線上,成為兩家獨立的公司。在AOL收購時代華納時,AOL市值高達1,630億美元,分手之時,AOL市值只有34億美元,僅相當於最初的2.1%。

這次收購的失敗,還使得當時的AOL董事長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在2003年黯然辭去職務。股東不但對手中股票價值2年中縮水75%大為光火,也批評管理階層驕傲自大、管理不善。

AOL與時代華納自合併初期,廣告量就一路下滑,2002年更爆發會計財務醜聞,美國政府要求調查AOL時代華納會計入帳方式,讓公司營運蒙上一層陰影。

AOL收購通訊軟體元老ICQ也是挫敗連連,日前傳出ICQ尋找新買主的消息。

ICQ最早由三位以色列年輕人所創立,1996年12月推出時,是當時世界成長最快的網路通訊工具,六個星期內的下載人數就超過30萬人,半年後用戶超過了100萬人。

AOL在1998年斥資2.87億美元買下ICQ時,用戶約有1,200萬人,目前專家估計ICQ的出售價格為2億美元。ICQ在經過十多年後的經營,身價不但沒有成長,還落得待價而沽的命運,令人不勝唏噓。

分析師表示,ICQ被收購後,效益沒有好好發揮,無法吸引足夠顧客帶動收入成長,被後來的競爭者趕上,出售ICQ反而對AOL更有價值。

曾經被ICQ指控抄襲的中國騰訊也有意收購ICQ以拓展海外版圖,騰訊所發展的類似通訊軟體QQ,在中國有廣大佔有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