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別讓愛心稅著了

2005/03/08 06:00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民眾近來陸續收到扣繳憑單,心中再度湧起「中華民國萬萬稅」的無奈!在報稅季節裡,專家提醒大家,過年過節到廟裡拜拜添「香油錢」,或平常捐給慈善機構的愛心捐款,都要記得向受贈單位索取收據,而且不只以自己名義的捐贈可列舉扣除,子女或父母為扶養親屬時,以子女或父母名義做善事的捐贈,也可扣抵稅額,但捐贈額度不能超過綜合所得總額的20%才可以,千萬不要隨手將收據揉一揉丟掉,那麼報稅就虧大了。

台灣民眾極富同情心,也是一個台灣奇蹟,不久前,罹患腎上腺白質退化症三兄弟的捐款,沒有幾天就募集數千萬元,慷慨得連外國人都讚嘆,雖說有人抱持做善事不欲人知的態度,但如果幫助身處困境的人,又可達到節稅目的,也算是政府給愛心人士的一點回饋,理當不客氣的收下。

根據稅法規定,無論是何種捐贈,一般人捐贈上限為100萬元,超過時就必須繳交贈與稅,不過,如果透過社會福利團體、政府機關捐給受贈人,就沒有額度的限制,當超過百萬元也不用繳交贈與稅。

但是透過慈善團體的捐贈不用繳交贈與稅,並不代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依照現行稅法規定,同一申報戶列舉扣除的捐贈額度,不可以超過全戶綜合所得總額的20%,例如全年綜合所得總額為100萬元,就只有20萬元的捐贈可以扣除抵稅。

因此,對於許多領死薪水、又不忘做善事的民眾,在發揮愛心的同時,不妨花點時間等待,請受贈單位開立收據,細心保存到隔年申報綜所稅時,當做節稅的工具。

舉例來說,台北陳小姐每個月都會替子女捐款,有的是捐給孤兒院,有的捐給教會醫院,或每到廟裡拜拜,也會捐給廟方,一年下來,捐款金額都超過2萬元,在沒有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時,報稅時全部可附上收據列舉扣除,在這錙銖必較的時代,多少可節一點稅,在愛心行善的同時,理所當然地享受政府給予的優惠,因此,下次不論是到廟裡拜拜添些「香油錢」,或是愛心捐款,不妨向受贈單位拿取收據,千萬別不好意思。

保險節稅 3效合一

記者黃美惠╱專題報導

對很多保險族來說,保險除了保障外,「節稅」更是理財規劃的重要一環,根據我國稅法規定,保險在個人綜合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上,均可發揮節稅效益,保險業者建議民眾,如果要合法享受賦稅優惠,可得及早進行規劃。

依所得稅法第17條的規定,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投保的人身保險費,每人每年有2萬4000元扣除額,但國泰世紀產險提醒民眾,產險商品中,除了傷害險(保險對象為人)以外,舉凡汽(機)車強制險、汽(機)車任意險、住宅火險等產險保費支出,都不能列入扣除額,因為當時稅法訂定的旨意,在推廣壽險投保的風氣。

而2萬4000元的保費扣除額並不高,節稅效果其實有限,因此,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時,壽險、勞保、農保、軍公教保險等保險金給付,對指定受益人不需計入遺產總額課稅,這才是另一項節稅的利器。

中央人壽建議,中低所得者投保壽險,節稅規劃可鎖定2.4萬元的所得稅扣除額及保險金給付免稅,但家中利息所得如果超過27萬的免稅額度,就可利用利息會超過免稅額度的存款,幫子女購買儲蓄型保險節稅。

壽險業者建議,父母還可再利用每年每人有10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以子女為要保人及受益人,購買短年期還本型壽險或年金險,除免課贈與稅外,待子女領回滿期金時,將可做為購屋、教育、創業基金,達到節省遺產稅的效益。

蘇黎世產險表示,民眾在報稅時,務必檢附保險公司開立的「繳費證明單」,此證明並非繳費收據或對帳單,壽險公司通常會主動寄發,但產險公司一般需自行索取,保戶需到保險公司服務據點申請,當天就可拿到。

信託節稅 省錢高手撇步

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

報稅季節又將屆臨,信託節稅對廣大納稅義務人來說,也是一條便捷的途徑,目前已有銀行業者力推信託節稅,以合法方式降低所得稅的課稅級距,據銀行信託部業者試算,利用信託方式可降低多達2個課稅級距之多。

銀行表示,利用信託節稅可針對包括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等進行操作。所得稅方面,最簡單是將一般存款帳戶內的現金,移轉到指定用途的信託帳戶,並購買保本型的金融商品長期停駐。

舉例來說,一般存款帳戶所孳生的利息,每年雖然有27萬元的儲蓄特別扣除額,但許多人還是不敷所需,如果年所得淨額達300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所得稅稅率達31%,利息超過27萬元的部份,也會被課相同的高稅率,所以,所得愈高運用信託節稅的需求就愈高。

銀行指出,將存款帳戶只留下日常週轉用的較少量資金,其餘沒有急需的資金,採取移轉至指定用途信託帳戶,並購買金融商品,信託帳戶的資金免稅,且投資金融商品所產生的資本利得也不必課稅,為目前所有節稅手段中,最盛行的做法,幾乎佔所有節稅手段的8成左右,都採用信託帳戶節稅。

但問題來了,購買金融商品是否會有淨值下跌風險?例如基金、連動債等,都各有市場風險,會不會賺到稅卻賠了本金?銀行業者指出,如果是為節稅用途而購買金融商品,必然要挑選百分之百保本的高收益債券或貨幣型基金,這類金融商品除不損本金,長期報酬率非常穩定,絕對優於存款利率。

而雖然指定用途信託帳戶購買金融商品,可規避利息所得稅,但銀行業者表示,這類帳戶必須支付手續費約1.5%,因目前市場競爭而大多可打個7、8折,實際成本約1%左右,還有千分之3的信託帳戶管理費,即使扣除這些成本,仍比錢放在存款帳戶划算,更可創造高於定存的收益加免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