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錦奇/特稿
最佳市價委託買賣權證新制一旦上路,仍具有第一優先撮合優勢,證券業內人士建議,投資人如果想搶快買賣權證,未來最好改掛最佳市價委託單,而非漲跌停板委託單。
現行的股市撮合制度,是以滿足最大成交量為考量,再來決定成交價,一旦投資人用漲跌停板價格作「市價下單」,電腦雖會優先撮合,但會視為不計代價買進或賣出股票權證,因此會以一次滿足成交需求,作為最優先考量,並不會替下單者考量最好的成交價。
一旦改採最佳市價委託制,電腦將會以最合理價格,逐步撮合、逐筆滿足成交,降低投資人全部買到漲停板、賣到跌停板的穿價風險。
投資人關心的撮合順位問題,一旦最佳市價委託上路,仍將是第一優先撮合,反而漲跌停板價委託單,將視為限價單,撮合順序排在最佳市價單之後,但仍比一般委託書優先撮合。
換言之,現在習慣搶短搶快的投資人,常利用市價單插隊,搶先買賣股票權證的慣例,一旦最佳市價委託新制上路,券商建議,最好改採最佳市價委託單,才是真正的「急急如律令」。
業內人士認為,理論上,縱然新制上路,無論是漲跌停板單,或是最佳市價單,也不一定會全部以漲跌停價格成交,情況跟目前一樣,投資人不用過度擔心,但最好還是以限價委託買賣權證,比較安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