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台灣期交所在近2年之內,總計推出了約21項的新商品及新制度,另外也積極推廣業務,提高法人參與台灣期貨市場比重,因此去年台灣期貨成交量年增率達18.7%,優於全球平均的13.7%;同時台指期成交口數及成交量也正式超越摩台期。
現任董事長葉景成上任之前,台灣期貨市場已有18個月未推出新商品,葉景成到任後,便亟思如何才能讓台灣期貨市場持續保持成長動力。因此從2007年10月便推出包括櫃買期貨與櫃買選擇權、非金電期貨與非金電選擇權等四項新商品;以及SPAN整戶風險保證金作業、期貨多空部位組合保證金減收盤中生效作業、期貨商品造市者制度、期貨跨月價差委託及當日沖銷減收保證金等新制度。
去年更是期交所新商品與新制度的密集推廣期,從年初推出新台幣計價黃金期貨;4月揭露三大法人資訊,改善期貨市場中資訊不對稱狀況;6月調整保證金結構比、實施多幣別保證金,讓交易人的資金能夠更充分運用。
10月開始實施法人避險帳戶,使得法人避險部位在不超過現貨市值的範圍內,讓法人更便於進入期貨市場避險;並增加結算會員提領保證金次數。11月,將SPAN制度實施到交易人端,讓投資人可以持有價證券抵繳保證金;另外為減少特定交易人有意操縱最後結算價的情形,期交所也將指數期貨與選擇權最後結算價及最後結算日由T+1日調整為T日,並一舉消除交易人隔夜交割風險。
同時期交所也積極開發外資法人業務,去年10月由期交所高階主管親赴海外,與外資面對面說明台灣期貨市場避險功能,及有利於法人在台灣期貨市場交易的新制度。
期交所表示,去年SPAN整戶風險保證金實施至交易人端以來,申請戶數逐步成長,從初期的26戶,今年6月已達1,563戶,預計到今年底將上看2,000戶。另外在有價證券抵繳保證金部份,目前有價證券抵繳全體繳交有價證券評價價值,佔現存結算保證金比率約1.62%,期交所希望今年底達到5%的水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