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破GDP迷思 中國仍屬低所得國家

2009/06/29 06:00

GDP超越日本 無實質意義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中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可望在今年底超越日本,排名全世界第二,並引起各界討論;不過,經濟學者表示,中國「平均每人GDP」(平均國民所得)僅三千多美元,仍屬於低所得收入國家,加上經濟發展未擺脫世界工廠的角色,因此,其GDP總量超過日本,並無實質意義。

日前,中國經濟學家表示,繼德國後,中國GDP今年底也將再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僅次美國,而日本經濟產業省也證實這項預測的可能性。

根據日中兩國官方統計數據,日本去年GDP規模為四兆九二三八美元,而中國已經達四兆四○一六億美元;受到國際金融海嘯之影響,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日本今年經濟將負成長六.二%,至於中國則是正成長六.五%。

換言之,在中、日兩國經濟成長呈現一正一負後,今年中國GDP總量將可小幅超越日本。此外,更有人認為,中國下個挑戰目標就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進而有機會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光看GDP總量多寡意義並不大,更容易陷入數字的迷思。」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員蔡吉源說,擁有四兆多美元的GDP看起來很多,但分給十三億人口後,平均每人還剩下多少呢?這道理很簡單。

由於每個國家人口數量差異很大,因此,在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的財富多寡,通常都會以每人GDP來評估,而不是單以GDP總量來表達。即使中國GDP超越日本,但中國去年的平均每人GDP也才三三一五美元,但日本是三萬八五五九美元,日本比中國多出近十一倍。

蔡吉源強調,中國平均國民所得這麼低,離真正的「經濟大國」,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若比較其它亞洲新興國家,例如:泰國每人GDP為四一一五美元,都還高於中國,甚至連馬來西亞都有八一四一美元,是中國的兩倍之多;此外,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每人GDP為九○七一美元,中國連四成都不到,仍屬於低所得國家。

蔡吉源指出,中國是新興發展國家、也是不容忽視的經濟體,這些都是事實,但無需過度誇大中國的經濟實力;他表示,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而非「世界消費市場」,透過代工賺取辛苦錢,沒有必要刻意吹捧中國經濟現況。

對於中國GDP是否能超越美國?蔡吉源認為非常困難,他表示,排除掉特殊原因,比如發生戰爭或重大災害,否則,以目前美國GDP為十四兆多美元,比中國多出近十兆美元,更是中國的三.二四倍,因此,中國GDP想要超越美國,根本是遙不可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