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創意˙行銷 荷蘭居

2005/07/10 06:00

記者沈居正╱專題報導

荷蘭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戰後有大量新建住宅的需求;近20年來,政府與民間鼓勵建築師展現創意,以前衛設計躍上世界建築舞台的住宅作品不少。由於荷蘭人的接受與包容,荷蘭堪稱是建築設計的創意樂園。

【台灣住宅的窘況】

台灣的住宅產業在市場考量上,時常出現抄襲與承襲,部份已出現創意枯竭的現象,市場上同質性產品過高,當區域市場案量過高時,常會出現拚比建材或削價求售的窘況。

在設計風貌上,業界習慣從行銷導向的觀點來決策,大致僅概分為極簡或奢華、古典或現代、平屋頂或斜屋頂等,所對照引用的國家則以日本或歐洲為主。

房產業者與政府官員,是台灣住宅風貌的重要決策者,過去考察與參訪的歐洲地區,大致上受到熱門旅遊路線的安排,總以為古典建築與傳統街屋是荷蘭建築的精髓,或者將歐式城堡當作是歐洲建築的一切。其實,那些是過去與歷史,絕對不是現在與未來。

歐洲尤其是荷蘭,在新住宅設計上已經開創出不少新的形態;我們不是去學習其式樣或風貌,而是學習其方法與態度,政府的鼓勵、產業的嘗試、民眾的包容,一定可以開創台灣住宅的新風貌。

【荷蘭住宅的創意】

荷蘭的住宅設計給台灣的啟示是,住宅不一定要追求建材的高級或裝潢材料的奢華,透過創意建築與設計空間,住宅不一定是嚴肅的、階級的、式樣的、裝飾的;住宅可以是輕鬆的、愉悅的、風趣的、想像的、穿透的、語言的、音樂的、陽光的、海洋的種種想像。住宅的設計自由度可以大開大闔,不應侷限在既有形式的堆砌。

【東港地區的更新】

以阿姆斯特丹在2003年完成開發的東港地區(Eastern Harbour District)為例,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在25年前,將兩百多年來原本作為碼頭的港區,因應產業轉型與都市更新的需求,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住宅區,積極開發為水岸住宅。

25年來,總計動員荷蘭頂尖的160家建築師事務所與都市設計師,陸續開發8000戶住宅單位,原本鐵路、倉庫與卸貨碼頭已轉變為高級住宅區與建築觀光勝地。

【都市設計的多元】

東港地區的更新與開發給我們的啟示則是,都市設計應該改弦易轍,不應該一味專求和諧,強調一些什麼斜屋頂或是顏色、材質的規範;設計風貌的多元也應該是一種都市設計策略。

除了阿姆斯特丹之外,荷蘭的其他城市如鹿特丹、海牙、烏垂特或馬斯垂克等,在住宅設計上也都推陳出新,不論設計風貌如何,創意與獨特則是共同的特質。

記者陸敬民╱專題報導

2012年奧運主辦權花落倫敦,象徵倫敦在城市行銷上超越其宿敵巴黎。

「從建築的觀點來看,倫敦打敗巴黎是可以理解的。」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張基義指出,巴黎的建築設計整整停滯了10年,但倫敦自2000年以來,一波波的「千禧建築」令人目不暇給,這10年決定了今天的勝負。

對於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喊出考慮爭取2020年奧運主辦權,張基義認為,爭奪奧運主辦權可視為一種「城市行銷」。因此,透過建築來行銷城市品牌的觀念絕對不能輕忽。

台灣在建築設計上必須要有更積極的態度及做法,這方面可師法荷蘭。荷蘭與台灣同為地狹人稠、資源有限且仰賴貿易的國家。

台灣在高度開發的壓力之下,許多郊區土地和山坡地處於高密度混合使用的狀態,不僅都市空間層次紊亂,道路運輸也難以負荷。

而荷蘭卻能扭轉地理上的限制,透過完整的空間設計策略,將都市、景觀、建築與公共建設融為一體,造就出世界第一流的建築設計典範。

「荷蘭有一群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的建築師,他們跳脫階級與流派的成見,共同創造了既年輕且充滿活力的荷蘭建築。」張基義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為例指出,2002年9月,由建築師賀茲伯格(Herzberger)所設計、荷蘭建築協會(NAi)所策展的荷蘭館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家館大獎,展出內容則是一群荷蘭年輕建築師的創作。

隔年2003年5月由荷蘭主辦的「鹿特丹建築雙年展」,則更讓全球專家為之驚豔。

「鹿特丹建築雙年展提供參展者實驗、辯論及過程中討論的機會,做法迥異於邀請大師級作品參展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張基義說。

過去的風車與木屐絕對不能代表今日的荷蘭,傲視全球的荷蘭建築風貌並非憑空而來。

年輕建築師在荷蘭進行各種建築設計與都市空間的實驗,範圍遍及車站、廣場與橋樑等公共建設,至於整合景觀、媒體、視覺及建築設計案例更是所在多有。

「政府成立專責機構,公部門釋出資源與機會,放手讓年輕建築師一展長才是關鍵因素。」張基義強調,荷蘭政府將建築設計視為相當重要的創意產業,特別成立荷蘭建築協會(NAi)這個單一窗口。

「NAi編制了80名的全職人士,但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廣建築。」張基義說,NAi每年補助荷蘭境內的建築師事務所從事設計性的研究,並貸款給年輕建築師,鼓勵他們出來創業。

NAi同時也整合各項公共資源,讓這些建築師有機會承攬各類型的建築設計案。

就是這種積極而強勢的作為,發揮近悅遠來的結果,讓全球優秀的建築設計人才及建築創意產業源源不絕地朝荷蘭匯聚、激盪,造就建築界的「矽谷效應」、「荷蘭現象」。

張基義表示,許多國家將建築當成過度使用的對象,忽略其文化性、創意性與社會性的價值,連帶使得這項原本可以吸引大量觀光人潮,並創造高產值的產業無法發揮應有功能。

荷蘭已向世人證明,建築設計是可以做為強勢商品行銷全球,那麼,台灣如何向世人行銷其城市?台灣建築的全球位置在哪裡?

張基義認為,「宜蘭厝」雖然因缺乏眾多國際級人才參與而顯得格局受限外,其實仍舊具備行銷全球的條件。只要將「宜蘭厝」經驗推廣到全台灣,並師法荷蘭公部門的做法,將建築當成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的綜合體,而非政治手段或商人攫取利益的工具,台灣建築就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就有行銷城市品牌的力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