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弱勢人民幣提振出口 中國打錯算盤

2008/08/11 06:00

編譯羅倩宜/專題報導

日前中國管制網路的舉動,迫使國際奧委會向官方施壓,以便讓記者可以自由上網。不過對中國來說,最難管制的不是網路「安全」,而是通膨危機。

過去一週,人民幣連連貶值,創下二○○五年中國實施匯率改革以來單週最高貶幅。中國中央政治局在七月二十五日表示,由於今年第二季中國經濟成長創下二○○五年以來最緩增幅,今後的重點將放在「穩定」成長。

中國總理溫家寶等高層領導人近一個月來積極視察各地出口區,再加上人民幣貶值、中央政治局的發言,顯示中國當局的優先順序和美國一樣,先治衰退再醫通膨,方法就是透過人民幣的管制。

中國希望管制人民幣來激勵出口以驅動經濟成長,一方面也減少熱錢湧入,因為升值的趨勢如果不減,會繼續吸引大量投機熱錢湧入。根據分析師預估,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國的熱錢約在一千六百億至二千五百億美元之間。這些熱錢都將進一步助長通膨,而六月份中國的通膨率已攀升至七.一%。

通膨的危機不容忽視,尤其在社會不穩定、貧富差距大的中國。從歷史上看來,國共內戰、六四天安門危機,都與通膨失控脫不了關係。

人民幣走強能抑制通膨,弱勢人民幣則有助經濟成長。中國以管制人民幣來換取出口競爭力的提升,不過,目前全球經濟同步趨緩、外需大量縮減下,中國的經濟成長還能仰賴出口多久?前景並不看好。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經濟學家希斯特認為:「未來中國不能再像過去一樣,過度仰賴出口做為經濟成長動力。」他說,經濟成長重心必須要多元化,中國有很好的政策工具來扭轉目前出口導向的經濟,但官方卻似乎缺乏改革的政治意願。

許多分析師認為,人民幣升值才有好處,既可以避免外來的通膨,又能提升十三億人口的購買力。而中國目前仍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速的,也是主要石油進口國中還能享有鉅額經常帳盈餘的國家。

中國會發現,管制網路比管制通膨容易得多。因為網路監管還有Google和Yahoo!的幫忙,但官方用盡了所有政策工具後,想要讓通膨降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中國尚未發展出足以支撐國內經濟的健全私人部門,只要政府持續用弱勢人民幣來保護國內企業,這些企業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提升全球競爭力。

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僅攸關經濟成長,美國出口商也非常關切,希望人民幣能加速升值。如果中國執意管制人民幣,在今年美國大選年,恐怕也將引發和美國的貿易緊張關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