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行行出狀元>杜金花賣包子 警察出動維持秩序

2008/07/14 06:00

杜金花

記者楊雅民/特稿

擺路邊攤擺了十餘年的卑南包仔店老闆娘杜金花,靠著自己摸索、研究,改行賣包子、饅頭,竟然賣到嚇嚇叫,甚至連警察都到店門口指揮交通。

杜金花表示,早期她為了養家活口是在街頭擺小吃攤,賣炒米粉、炒麵、豬血湯、豬腸湯等消夜,每天從晚上九點賣到隔天凌晨四點,每天收入大約有七、八千元,還算不錯。

可是,擺攤賣消夜真是件很累人的事情,不僅收攤時太雜,很多鍋碗瓢盆要清、要洗,還要常常跑警察,吃罰單,更苦的是,生活都日夜顛倒。

後來小孩漸漸上高中、大學,剛好她又因為車禍受傷,在家休息一年,開始思考是不是有別的生意可以做,對吃的生意比較拿手的她,想了想,賣包子、饅頭,應該比擺小吃攤單純得多吧。

於是自己摸索,買別人的包子回家研究、試做,前後不知丟掉多少試驗品,有些是外形捏得不夠漂亮,有些則是皮不夠Q,餡不夠道地,反覆大概試做了大半年才摸索出做饅頭、包子的訣竅。

第一項摸索成功的產品正是白饅頭,緊接著又研究出刈包、山東饅頭等產品,總共研究出七至八樣的產品之後,她才敢投資約50萬元的設備生產包子、饅頭。

杜金花說,剛開始賣饅頭、包子時,她蒸出來的饅頭、包子主要是供應台東地區的早餐店等批發通路,賣早餐店賣了二、三年,她發現包子批發生意利潤微薄,門市一顆賣十元的包子,賣給早餐店只能賣八元,後來乾脆自己開包子店外賣。每天清晨五點就起床揉麵,讓麵團自然發酵,絕不加酵母菌發酵,大概發酵一小時,一直到早上九點至十點才會有第一批饅頭出爐,每顆饅頭的個頭都比別家的饅頭大一號。

結果開店短短不到一年,門市賣出的饅頭、包子就比批發通路賣出的量還多,但受限於每天手工現做,每批出爐的饅頭和包子常常會不夠賣,逼得她只好先把店門關起來,每天限量供應的素包子更是一顆難求,去晚了就買不到。

她認為,改行賣包子能賣出名氣,主要是手工現做、新鮮、用好料,像素包子的高麗菜原料就全部使用南橫利稻的高山高麗菜,紅豆包的紅豆內餡就堅持用慢火熬煮,至今,杜金花開的卑南包仔店已成為網路部落客爭相推薦的人氣包子店,生意強強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