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於十月底降息一碼,二個星期後就是今年的最後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目前看來也還是走在降息的軌道上。(路透資料照)
◎歐陽書劍
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於十月底降息一碼,二個星期後就是今年的最後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目前看來也還是走在降息的軌道上。各種消息雖然滿天飛,投資人還是不停地尋找蛛絲馬跡,希望更明確地獲知升降息的訊息,但想要從每日波動聯想貨幣政策的轉向,不如跟著中央銀行家們從趨勢看未來。
聯準會決定升降息的定期會議,一年僅有八次,台灣央行更少,每季只開會一次;不過,經濟金融環境卻一直在變動。各國央行的每一次貨幣政策會議都必須面對新的情勢,然後根據對未來的預測,決定利率的是否調整,以及其幅度。二相對照就很清楚,要以有限的會議次數,去調節不停止的波動,各國央行關注的,絕不會也不能只是一時的經濟金融走勢的起伏。
上週聯準會公布FOMC十月底的會議紀錄,雖然面對十月一日起美國部分政府部門不上班,使物價漲跌幅等統計資料無法適時提供的窘境,可是聯準會卻不是盲目決策。從會議紀錄可以發現,聯準會內部官員及各地區準備銀行均有慣用的研究方法及蒐集的資訊,可以做為參考,最後也敲定降息一碼的決策。
美國進入降息循環後,即使節奏較慢,但趨勢已漸明朗。FOMC委員對外在情勢的看法有分歧,可是方向差別不大,都認為通膨率仍高於二%的目標值,而且下降速度比預期慢,所以政策利率高於三%的中性利率仍屬合理;不過,勞動市場的弱化也值得擔心,因此十月才調降政策利率至三.七五%至四.〇〇%的目標區間。在這樣的考量下,十二月的今年最後一次FOMC定期會議再降息一碼,並不令人意外。
聯準會雖同時注意短期金融市場的變化,及中長期經濟情勢的轉變;然而前者以掌控風險為主,趨勢的轉折才是啟動升降息轉向的關鍵。在通膨率下降後,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貿易政策,也吸引各國央行的目光,經濟可能受到衝擊,物價的漲幅是否擴大等問題的答案,都無法只依賴一時的觀察下定論。
雖然日日都有新的變數,但希望藉由每日的動盪,去預測升降息的決策,即使有助激發金融市場的火花,也註定徒勞無功;景氣循環的週期有長有短,卻不會在一天之內完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