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銀行盛行的「虛假貸款」,凸顯中國決策者面臨的嚴峻挑戰。 (歐新社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經濟疲軟不振,貸款需求急凍,迫使各家銀行為達政府設定的目標而採取「快速放款與還款」的應變措施。彭博報導,當前中國銀行盛行的「虛假貸款」凸顯中國決策者面臨的嚴峻挑戰:他們可以使資金成本更低廉、供應更充足,但無法強迫人民借款支出或投資。
報導指出,在浙江省經營汽車零件公司的胡姓男子說,上月中國最大一家銀行要求他貸款五百萬人民幣,然後將資金存入銀行、十一月還款,銀行則同意支付貸款利息。他表示,「銀行經理持續打電話給我,我真的不需要貸款,但我同意幫忙」。
銀行採速借速還 自掏腰包付息
非企業客戶也面臨類似的奇怪要求。本身在銀行工作的Jane被多家對手銀行要求申請消費貸款,只需持有幾天就可還款;這些銀行也同意支付利息,一些行員甚至願意自掏腰包代付利息。
中國的銀行正面臨達到政府目標的空前壓力,在經濟低迷下,這些目標根本不可能透過實際貸款需求達成。一些銀行人員說,雖然該目標各家銀行不同,但貸款業績至少要與去年相同。他們擔心,在今年倒數幾月,貸款人數恐進一步縮減,而銀行已因創新低的利潤與攀升的不良貸款而承受巨大壓力。
中國審計資料顯示,二〇二三年六家國有金融機構在關鍵考核期間發放五一六七億人民幣貸款,然後迅速收回資金。一些企業在貸款前,將相同金額存入銀行,或將貸款所得款項以定存方式回存同一家銀行。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月公告,青島銀行一家分行透過「速借速還」方式,虛增存款與貸款而被處以五一.八三萬人民幣罰款。
過去中國地方政府透過基礎建設支出與房地產開發,可以快速擴大信貸,但隨著房市陷入漫長低迷,家庭與企業傾向償債,信貸的擴張越來越困難。
廣東一名企業家透露,他近期試圖提前償還三百萬人民幣貸款,但銀行要求他延後一個月還款,以便不影響該季業績;當下月他再次前往銀行,銀行主管提議,如果他繼續持有未償還貸款,銀行將提供相當於提前還款省下的金額。
今年七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出現廿多年來首次萎縮,九月不含對金融機構的未償還貸款餘額年增六.四%,創二〇〇三年有該數據以來最低紀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