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揮不去 中國10月PPI連跌37個月

2025/11/10 05:30

專家認為,中國10月CPI出現正成長,令市場大感訝異,現在就作出通縮已經結束的結論還為時過早。(歐新社資料照)專家認為,中國10月CPI出現正成長,令市場大感訝異,現在就作出通縮已經結束的結論還為時過早。(歐新社資料照)

出口萎縮1.1% 對美跌25% 連7個月呈10位數下跌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雖然轉正,但仍趨近於零,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連續第三十七個月下跌,凸顯中國因內需疲軟和貿易不確定性,仍面臨持續的通縮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十月CPI年增〇.二%,九月為年跌〇.三%。今年二至六月以及八、九月等七個月時間,中國CPI均處於負成長;十月PPI年跌二.一%,為連續第三十七個月下跌

針對CPI轉正,中國國家統計局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針對提振內需的政策在十月發揮效果,加上十一國慶長假和中秋節假期都協助帶動需求。」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八月的國務院會議中要求加大努力,藉由解除支出的限制和加速開發如服務業和新消費形式等新成長動能,來釋放潛在的消費力。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實現約五%的年度成長目標,儘管今年下半年面臨不少不利因素。

中國十月出口無預期萎縮一.一%,其中對美國出口下跌二十五%,為連續第七個月呈十位數下跌。官方十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跌至四十九,創六個月最低水準。

CPI趨近於零 通縮結束言之過早

香港保銀資產管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十月CPI出現正成長,令市場大感訝異,現在就作出通縮已經結束的結論還為時過早。房地產價格仍在持續下跌,內需仍然疲弱。與此同時,因提前出貨潮已結束,出口動能似乎正在減弱。我們需要等待更多月份的數據,來判斷是否通縮動能已根本改變。」

中國正努力應付持續的通縮壓力,主要因為內需疲弱和過度供應,加上美國關稅措施導致的貿易不確定性,影響供應商消除過度庫存的努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