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預估,2026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7.1兆元,年成長達10%,持續創新高。(法新社資料照)
工研院估今年產值6.5兆元、年增22% 明年成長10%續創新高
〔記者洪友芳/台北報導〕在人工智慧(AI)應用加速滲透及終端產品換機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台灣半導體產業迎來強勁成長。工研院預估,二〇二五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新台幣六.五兆元、年成長二十二%,這股強勁動能將延續,預計二〇二六年產值將突破七兆元大關、達七.一兆元,年成長達十%,持續創新高。
工研院昨起展開為期兩週的「眺望二〇二六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首日登場「半導體產業創新技術與市場展望」聚焦IC設計、先進封裝與製造技術的最新趨勢,剖析台灣如何掌握AI時代的產業轉型與技術契機。
工研院指出,隨著AI技術迅速擴展,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樞紐,IC設計、製造與封測三大領域皆積極應對新興需求,預估二〇二五年整體產值將大幅成長。
特別是在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情況下,先進封裝技術成為延續晶片效能的關鍵,包括異質整合、二.五D/三D的IC堆疊與CPO(共同封裝光學)等新技術皆備受關注;儘管IC設計業面臨短期波動,受益於AI PC、AI手機與車用電子等需求,全年產值仍具成長動能;業者更應深化AI晶片布局,強化與雲端、軟體業者合作,打造高附加價值的AI生態系。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王宣智指出,在AI應用加速滲透及終端產品換機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台灣半導體產業迎來強勁成長;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技術的「組合拳」,共同加速產品的市場化及應用落地。受惠於AI資料中心、邊緣運算及供應鏈積極備貨需求,預估二〇二五年及二〇二六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可逐年創新高。
IC設計、製造與封測 3強增長 半導體產業 邁入穩健成長階段
王宣智分析,AI晶片與周邊升級,正強勁驅動高效能運算(HPC)晶片市場,引領半導體產業成長的核心動能,特別是IC製造業,受惠於三奈米持續滿載,以及二奈米製程開始貢獻營收;此外,先進封裝技術(例如CPO共同封裝光學元件)擴展,也極大化了晶片效能並加速AI產品應用落地,持續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整體而言,IC設計、製造及封裝測試各環節皆展現穩健增長,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已邁入一個長期且穩定的成長階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