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一年外銷訂單金額變化
■呂正傑
投資策略聚焦台股AI供應鏈
美國關稅壓力下的台廠優勢
2025年第4季全球投資環境,依舊受到美國政策推動。川普政府重啟關稅大刀,對十大逆差國加徵15%至35%關稅,雖加劇貿易摩擦,但與過往相比,美國消費者承擔比例下降,更多成本由出口國吸收。
台灣雖受波及,但美國半導體關稅高達100%之下,已在美設廠或承諾投資的企業可獲豁免,反而凸顯台廠的靈活性與前瞻布局能力。配合美國「大而美法案」的投資抵減與減稅措施,科技產業鏈需求仍將持續支撐,成為台灣出口的穩定後盾。
台股AI供應鏈驅動電子股高成長
台灣經濟數據展現強勁韌性。外銷訂單已連續6個月年增,7月金額達576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主計總處修正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4.45%,位居主要經濟體前段。
AI伺服鏈需求爆發,成為大盤上漲的主要引擎,也是最核心的成長動能。目前國際科技巨頭持續上修AI資本支出,全球四大雲端谷歌、亞馬遜、Meta 與微軟於2025年第二季積極擴大資本支出,其中谷歌全年資本支出預計將從原先估計的750億美元提升至850億美元。
台灣供應鏈因此直接受惠,涵蓋晶圓代工、散熱模組、矽光子、AI伺服器零組件等領域,皆展現長期需求與獲利能見度。電子股的結構性優勢,使台股在第4季的投資吸引力,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市場。
投資策略聚焦台股AI供應鏈
美股確實受惠降息與資金面支撐,高盛上修S&P500目標價,但相較於美股集中於少數大型科技股,對台灣投資人而言,第4季更應鎖定台股AI族群,AI供應鏈的成長更具廣度與深度。
整體策略上,核心配置鎖定台股AI供應鏈,利率循環已進入降息階段,債券僅作穩健保護,在景氣軟著陸與政策寬鬆的環境下,創造成長與防禦兼具的投資成果。
(作者為永豐金證券投資顧問部主管協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