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降息後,新資金挹注股債市,但是從近20餘年經驗來看,到了降息循環的最後一站,才是新入市最佳買點。(法新社)
■魏錫賓
金融市場中充斥著不曾間斷的新訊息與波動,左右投資人的決策,在熱絡的牛市中,作用尤其激烈。美國聯準會(Fed)在9月中再度調降政策利率,就成為新的契機;債市期待持續降息,股市也希望新資金的挹注,而隨著經濟狀況的轉變,更給了資產重新配置的理由。
Fed設定的政策利率已從2024年此波高點5.25至5.50%的目標區間,在2025年9月18日調降為4.00至4.25%。從2024年9月啟動降息循環後,迄今雖僅調降1.25個百分點,且今年一直到9月才降息,但方向愈趨明確,利率在短期將再走低。
利率降低,債券價格就提高,而因一般資金取得的成本較便宜,也使得不動產等資產有走揚的支撐;但是股市卻有不同反應。理論上來說,市場利率下調,投資人相對上也較能接受相對低一點的股息殖利率,加上游資充沛,確有推高股價的動能;不過,若央行是因不看好未來景氣而調降政策利率,則股市因基本面展望不佳而走低,就又不令人意外了。
近日股市雖有修正,但樂觀情緒仍強。若只看利率的影響,美國目前的政策利率,放在過去60年來的歷史中,大約在中間值上下;但若只看2020年之後,超過4%的政策利率仍算高點,投資人期待降息並非不合理,只是要記得千禧年之後較為明顯的3次降息,都發生在經濟衰退或將衰退之時,而股市表現也跟著往下沈淪。可以樂觀,但至少要謹慎。
在2000、2001年網路泡沫危機時,聯準會將政策利率由6.50%調降至1.25%,以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降息達5.25個百分點,S&P 500指數則從超過1,500點跌到850點之下;而在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全球金融海嘯時,政策利率也曾由5.25%降為0至0.25%的最低區間,S&P 500指數當時是從高點1500點折半。距離此波較近的是2020年初肺疫情的全球擴散,那時美國政策利率急降,股市也急跌。
從Fed前幾次的降息循環可以發現,若央行察覺經濟前景不佳,極可能採取預防性降息,而若危機迫近,則調降政策利率的速度還會加快,使得金融市場的警戒心大增,部分投資人可能會陸續先暫離風險較高的市場。不管是股市、房市都可能因而下跌,尋求築底的機會。
台股與美國科技股走勢亦步亦趨,當美股下跌,台股也難倖免,而且又有自己的環境變數,無法只以利率斷上下;至於美債投資,還要考量新台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動,並不更為容易判斷。其他資產的價格方向,既受資金移動影響,也有基本面因素。
利率只是影響金融市場走勢的一個變數,外在環境千變萬化,都會使市場價格一直有波動。再強調一點,若只看股市,且經濟真得不好到必須持續降息,則從近20餘年的經驗來看,到了降息循環的最後一站,可能才是新入市者的最佳買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