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憶紅╱特稿
過去一直在代工與自有品牌中間擺盪的智邦,決定逐步朝向自有品牌發展,智邦執行長黃安捷表示,之前不做自有品牌,是擔心與客戶競爭;但隨著代工毛利率降低,以及亞洲市場崛起,台灣廠商已經有機會放手一搏,因此決定朝向自有品牌發展。
但相較落後競爭對手推出自有品牌,黃安捷也承認,太晚覺醒。
原預計去年退休的黃安捷,在面臨智邦去年虧損28.54億元,其中轉投資的通路品牌SMC所提列的投資損失就達24.99億元下,為了避免外界指他「落跑」,因而打消退休念頭。最近更因接獲小股東「智邦股價跌到只剩12元,你有何感想」的哭訴電話,而深受打擊,因此決定重披戰袍,並計畫將智邦朝向自有品牌通路發展,重新創業。
黃安捷尚未交棒給下一代,主要是避免市場傳出「留下爛攤子給他人收拾」的話柄,他也指出,台灣電子廠商出現傳承的問題,目前檯面上的電子公司大老闆都是自行創業,第1代創業者有生死壓力,且經過多次重大決策的洗禮,因此當決策出現兩難時,會有能力去處理。但是電子業目前檯面上的高階主管,都沒有經歷過生死壓力,沒有判斷兩難的能力,碰到兩難時,就等待有繞過去的機會,「但一繞過去就死了」。
黃安捷說,電子業看起來沒事,但處處是危機。
智邦去年虧損28.54億元,今年前3季也虧損0.53億元,黃安捷不諱言指出,包括多家筆記型電腦、網通廠商等都來談過要合併智邦事宜,不過,考量面子問題,黃安捷說「智邦不會被合併」。
但黃安捷預期在網路產品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網路產品下,筆記型電腦、家電廠商與網通廠商的合併案,未來半年到1年間就可以看到。
黃安捷表示,做自有品牌要有5個條件,就是產品、通路、品牌、技術、價格,部分台灣廠商跨品牌,並採取低價策略,但這並不是智邦想走的路。因為他認為,以低價強打出自有品牌的公司,根本不可視為品牌。
至於就目前台灣自有品牌的廠商中,他最認同的品牌是華碩,黃安捷說,華碩從主機板起家,在技術取勝下,市場也認同華碩的筆記型電腦,可說華碩是「把內褲做成品牌」。
黃安捷表示,在做自有品牌的5個條件下,智邦希望以產品及技術做後盾,由通路切進,尋求與各地強勢通路品牌共同合作,智邦提供產品、通路商負責品牌,等到模式成熟後,則推出智邦單一品牌。他說,智邦目前正與世界各地的多家通路商洽談中,希望明年自有品牌占營收比重可從今年的10%,成長到20%。
黃安捷也認為,亞洲市場正在興起,消費能力不容忽視,也是新興品牌竄起的契機,台灣廠商還是有機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