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綠電發展可說風波不斷,台灣的能源轉型正不斷迷航。(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特稿
前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動能源轉型,到總統賴清德接棒,持續推動二次能源轉型,但今年綠電發展可說風波不斷,政策上嚴查漁電共生,業者開發成本拉升,加上丹娜斯颱風重創,中南部光電板亂飛、形象敗壞;更糟的是前綠推中心官員捲入綠電弊案,讓公務員在業務上最好少碰為妙,民間更無人想積極投資,台灣的能源轉型正不斷迷航。
綠能每年目標數字都被檢討,但政府始終未務實調整,導致併網量年年跳票,儲能實際需求也跟不上,更拖累發展穩健的儲能產業。
光電、風電是綠能兩隻腳,如今卻可用跛腳形容。今年光電累積併網量為十四.三GW,但半年過去還只來到十四.八GW,過往喊出的二十GW目標早已延到明年十一月。離岸風電也是慢慢爬,原今年五.六GW也延到明年,但又下修到五.三GW;若風場順利有機會一搏,只是區塊開發三之三階段風電選商仍僅聞樓梯響、不見規則來。
綠能推動卡卡,絕非經濟部一部之罪,國土面積有限下,要開發大型的地面型光電,涉及農業部門、地方部門,還有與農作物、魚塭搶地等爭議需解決,開發速度自然有限;今年七月受颱風影響,又引發光電板與浮動光電板受損爭議,即使官方澄清毀損比率極低,環境部更數度對業者開罰,但亂飛、清運緩慢等訊息在網路社群瘋傳下,已加深綠電負面形象。
近期的綠電弊案,更讓前台電高層感嘆,公部門承受的壓力非外界可想像,心態恐怕會更加保守;過去在有心人士操作下,綠電狂被貼負面標籤,如今天災與人禍疊加,發展恐更牛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