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出口商品,台灣半導體與愛爾蘭藥製品都受美國引用貿易擴張法232條款調查,承受極大壓力。(路透資料照)
◎歐陽書劍
個別產業幾乎獨享經濟榮耀的情況,不止於台灣的半導體業。人口數及國內生產毛額都不及台灣,但對美國的貿易盈餘超過台灣的愛爾蘭,在跨國企業的帶領下,也由製藥相關產品領軍,在美國市場攻城掠地。二產業表現似乎類似,但處境有極大差異。
因為對等關稅、二三二條款調查的不確定性,使美國企業提早拉貨。根據美國普查局(Bureau of the Census)的統計資料,二○二五年上半年,美國進口商品超過一.八兆美元,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二千多億美元,成長約十三%,且集中在三大部分,除了受鋼鋁將課徵更高關稅等影響的加工金屬商品增加七百多億美元外,藥製品、電腦及其週邊產品的進口,也各增加六百多億美元。
美國特定商品進口的大幅增加,反映在主要出口國的表現上,愛爾蘭在二○二五年前五個月出口的藥製品已超過八百億歐元,較前一年倍數成長,占總出口已達六成左右;受惠於AI商機的台灣,包括伺服器及晶片的資通產品及電子零組件合計則占總出口超過七成,上半年也分別成長達六十三%、二十二%。
特定商品對美國出口的增加,也拉高對其貿易順差。二○二五年前六個月,對美出超的前六名依序是中國一一○○餘億美元、墨西哥九六○餘億美元、愛爾蘭及越南八二○億美元左右,以及台灣約五六○億美元、瑞士近四八○億美元,六者合計超過四七五○億美元,接近該期間美國貿易赤字的七成。除了墨西哥外,其餘都列在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的觀察名單中。
愛爾蘭對美國的出口集中在藥製品,台灣則是半導體相關商品,出口的大幅成長帶動二國經濟的榮景,也都受美國引用貿易擴張法二三二條款調查,承受極大壓力;不過,二者也有不同的地方,愛爾蘭的藥廠多為來自他國的跨國企業,在地附加價值有限,與台灣的半導體業難以相提並論,可是愛爾蘭也有優勢,因為沒有自己的貨幣,因此巨額出超帶來的貨幣升值壓力,是由歐元區共同承擔。
因為資源稟賦與產業政策的不同,即使鎖定同樣的美國市場,各國都能且必須發展出不同的強勢產業。至於產業間榮枯的差距,以及因而帶來的問題,恐怕必須由內部政策再做調整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