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探究「M型社會」原因︰資金外流、產業外移/發展新興產業 提升就業機會

2007/12/02 06:00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近來,國內消費市場逐漸朝向兩極化發展,使得台灣走向「M型社會」的趨勢更為明顯。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柯承恩直言,這幾年台灣經濟成長力道,雖不及鄰近亞洲國家,但畢竟還是屬於正成長,而國人為何感受不到經濟成長?他強調,「國內資金外流是主要原因之一。」

讓M型社會結構扁平化

「資金外移讓使國人無法感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柯承恩說,由於近年來,國內資金大舉外流、產業外移,不僅使得民間投資陷入低迷,民眾就業機會與選擇,更是大幅減少;如此一來,自然無法感受到景氣成長,對「M型社會」的感觸,也就特別深刻。

柯承恩表示,面對「M型社會」問題,政府應該提供國人可以擁有更多的機會,讓自己的收入與經濟地位可以提升,使「M型社會」結構朝向扁平化,降低貧富差距。

柯承恩︰借鏡南韓經驗

如何使國人的收入與經濟地位提升?柯承恩指出,南韓發展經驗是個很好的借鏡,過去台韓兩國都是從事製造業之代工生產,也同樣出現過產業外移現象﹔但南韓很快進行產業升級調整,投入研發創新、自創品牌,使得其經濟仍持續大幅成長。

柯承恩表示,隨著國內製造業已經大舉外移,台灣要積極創新與研發、全面發展服務業與新興產業,並改善投資環境,除可避免資金持續外流,且能吸引國際外資,讓國人有更多就業與工作機會。

為何會出現「M型社會」?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指出,受到全球化影響,擁有更多知識經濟的人,處身於經濟「嬴者圈」、進而享有更多的財富收入,結果導致貧富差距會逐漸拉大,中產階級往兩邊靠攏而減少,也就是所謂的「M型社會」。

龔明鑫表示,「M型化社會」問題、絕非台灣獨有,歐美國家的貧富差距情形,比我國還更為嚴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