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設定每年核准國銀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2025年至7月底已核准7處。圖為印度新德里。(記者王孟倫攝)
根據統計,從2020年至2024年,本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在「新南向18國」,已連續5年都是獲利正成長;但今年上半年卻罕見出現獲利萎縮,金額僅122.9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年減3%,讓市場對新南向出現不同看法,這也凸顯新南向之路還有不少困難需克服及挑戰。
相較過往南向政策僅專注在部分「東協國家」,2017年推出「新南向政策」擴大至南亞6國、紐澳等,更具規模與影響力,這項政策要讓台灣能融入區域整合;也就是說,透過新南向整體政策,提供多重資金管道之整體金融支援,以金融支援產業。
檢視新南向國家的分支機構據點,從統計數字來看,今年上半年新南向獲利排行,新加坡拿下第一,金額為53.3億元;越南第二、金額27億元;澳洲排第三、獲利15.9億元;第四是泰國、獲利15.2億元。若以整體來看,新南向並沒有繼續衝高獲利,成長動能出現停滯,上半年出現小幅衰退,顯示金融環境越來越競爭,也是一條無法輕鬆的道路。
金融新南向有三大特色,包括特殊性、重要性及必要性。所謂「特殊性」在於新南向市場結合不同經濟結構與環境,例如同樣是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就跟柬埔寨落差很大,相似度不高;「重要性」在於新南向國家有其經濟戰略地位,尤其考慮到中國因素,為了減少對西進的依賴,必然要繼續強化新南向;從「必要性」分析,新南向市場對國銀來說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國銀早就如火如荼搶進。
國銀要布局海外市場,就無法繞道而行、跳過新南向市場;雖然,這條路不好走,但可預見新南向仍將是國銀重要的市場與方向,無論從地理位置或經濟發展、商業結構發展來看,都是必然的選擇。(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