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台美談判關鍵時刻,部分在野人士一再要求政府報告談判細節或公布談判條件,對台美談判只會造成負面干擾,此舉到底是關心則亂還是另有意圖?(路透檔案照)
美國總統川普7月底宣布對等關稅,多數國家稅率15%至20%,台灣暫時性稅率20%,其餘未被點名國家適用稅率10%,8月7日起生效;換言之,美國對等關稅從10%起跳,遠遠高於現行美國平均關稅稅率,因此增加的關稅成本,除出口商及進口商分擔外,勢必轉嫁消費者,屆時將推升美國通膨,若產生外溢效應,全球通膨可能捲土重來。高關稅時代來臨,企業面臨供應鏈調整挑戰,消費者也可能面對通膨壓力。
根據WTO資料,2023年台灣平均名目關稅約6.5%、美國約3.3%;若考量貨品進口值,台灣加權平均關稅僅約1.7%、美國約2.2%。然而,美國對等關稅10%起跳,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研究,截至7月底,美國進口商品平均有效關稅達18.3%,創1934年以來最高,將使2025年美國家庭平均支出增加2400美元,導致美國今、明年GDP成長各降0.5個百分點,且將推升美國失業率。川普發起全球關稅戰,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民眾。
川普政府日前宣布台灣對等關稅20%,高於日、韓的15%,引發質疑。行政院則引用白宮行政命令文件,強調20%是暫時性稅率,台美仍在談判中;況且,台灣將半導體232調查與對等關稅綁在一起談判,勢必影響談判進度。不過,日本、南韓分別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及3500億美元,才將對等關稅從25%降至15%,台灣爭取關稅降至15%以下,值得為此付出多少代價,朝野均須審慎思考。
另,值台美談判關鍵時刻,部分在野人士一再要求政府報告談判細節或公布談判條件。試問,有哪個國家在貿易談判尚未完成前就公布細節或內容?目前美國已與英、日、韓等完成協議,談判過程也從未公開;何況,台灣國際地位特殊,面對中國一再從中攪局,部分人士要求政府公開,對台美談判只會造成負面干擾,此舉到底是關心則亂還是另有意圖?(鄭琪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