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新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路透)
■鄭琪芳
隨著美國對等關稅第2次寬限期將至,目前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開始陷入焦慮,就連美國民眾也擔憂關稅將導致通膨捲土重來,川普政府製造的「關稅焦慮症」已蔓延全球,台灣也深受影響,尤其台灣接下來要面對對等關稅及半導體232調查兩波衝擊,不僅政府談判團隊面臨巨大挑戰,企業、民眾及投資人也焦慮不安。然而,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川普政府公布關稅稅率後,仍有談判調整空間,外界要及早做好準備,但也不必過度焦慮。
川普政府已陸續公布多國對等關稅,並強調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不會再延期。不過,台灣關稅稅率遲未出爐,除了對美投資及市場開放等協商不易之外,近年來台灣對美國出口劇增,對美貿易出超快速擴大,也對台美談判造成沉重壓力。根據美國官方資料,2024年台灣對美國貿易出超達739億美元、為美國第6大逆差國;若根據我國海關統計,2024年對美貿易出超649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就高達552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
台灣同時面臨對等關稅及232調查兩大威脅,目前台灣對美國出口近8成屬於「232條款」課稅範圍,對等關稅涵蓋範圍則占約2成。事實上,台灣上半年出口表現亮眼,且對美出口及出超均超車中港,除對等關稅引爆提前拉貨潮外,也與台廠掌握AI商機有關,台灣半導體產業掌握競爭優勢,具一定議價能力,若美國232調查決定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應能轉嫁大部分關稅成本,但高關稅勢必帶動終端產品漲價,導致需求下降,台廠也會受影響。
對等關稅及232調查即將掀牌,但也不至於一次定生死,從日本、歐盟等經驗來看,川普政府公布的關稅並非鐵板一塊,還是有調整空間,例如日本以5500億美元投資換取關稅從25%降至15%,台灣若要爭取較低關稅,可能也要付出更多代價,外界要有心理準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