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普1.0到川普2.0,美中絕對會逐漸脫鉤,台灣夾在兩強之間,當然也要做出選擇與調整,台灣金融業也要跟著改變策略。(示意圖,路透)
近來,國際鎂光燈聚焦在美國總統川普身上,尤其是世界兩大強權的美中貿易談判,不只牽動國際經濟版圖挪移,也隨時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不只川普2.0得加速解決「中國戒斷症」的沉痾,台灣也是一樣,因要戒斷對中國的依賴,對台灣經濟短期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
從最近幾個統計數字來看,本國銀行今年第一季獲利創下史上最高,看起來數字很漂亮,整體海外市場獲利有267億元,不過,若拿掉香港獲利127億元及中國獲利28億之後,等於半數的獲利都沒有了。也就是說,本國銀行若少了香港跟中國市場,國銀獲利將嚴重受損,難以彌補。
台灣金融業都清楚全球布局很重要,也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要分散目標;但多年下來,中國依然是台灣金融業海外最重要的市場,曝險與淨值占比的確是下滑減少,但對中國的高曝險,還是居高不下,無法立即明顯下降。
台灣金融業短中期難免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舉例來說,有些人會主張,台灣要趕快停止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以免越陷越深,難以調整;問題是,這就像很多人說,當頭髮已經洗一半,現在要馬上縮手,沒這麼容易,這也是政策制定的難處。
馬政府時期積極擁抱「一中市場」,從川普1.0到川普2.0,美中就算不會全面脫鉤,但基於國安考量,絕對會逐漸脫鉤,台灣夾在兩強之間,當然也要做出選擇與調整,電子業得在非紅與紅色供應鏈之間做出布局調整,台灣金融業當然也要跟著改變策略。(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