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關稅風暴》「滾」出千億產值 員林輪胎業退無可退

2025/05/18 05:30

建大輪胎總裁楊銀明坦言,台灣輪胎業已退無可退,生產基地移往美國風險大,現在只能期盼政府談出較好的關稅條件。(記者顏宏駿攝)建大輪胎總裁楊銀明坦言,台灣輪胎業已退無可退,生產基地移往美國風險大,現在只能期盼政府談出較好的關稅條件。(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專題報導〕彰化員林是台灣輪胎產業聚落,撐起逾千億元新台幣產值,台灣輪胎業兩大巨頭正新、建大都在此建廠,一九六○年代從耕耘機輪胎、自行車胎起家,一九九○年代西進中國,川普一.○美中貿易大戰開打後分散生產基地;業者無奈地說,西進轉南向,難道現在得頂著虧損風險、被迫去美國,都已退無可退了。

台灣輪胎產業四十年來憑藉技術升級與靈活的市場布局,為台灣製造業寫下一頁傳奇,但在這次美國的對等關稅中,又遇到新的挑戰。

輪胎業榮枯與汽車產業連動,隨著電動車帶來的商機,輪胎業者正展開新布局,怎料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大刀揮下,所有的計畫戛然而止。建大輪胎年營業額逾新台幣四百億元,國內第二大、世界排名約十四;總裁楊銀明說,這是從未有過的「亂局」,目前雖有九十天豁免期,掀起一片「拉貨潮」,但七、八月之後,又是另一個局面。

楊銀明坦言,台灣的輪胎業早年前進中國,開創出新局,但美國於二○一五年對中國生產的輪胎祭出「雙反(反傾銷、反補貼)」關稅,逼迫業者往東南亞、印度等地設新廠,如今對等關稅提出,難道「我們要去美國了嗎?」輪胎製造的原物料為橡膠,世界天然橡膠的產地集中在東南亞,美國沒有相應的石化原料廠,人力成本又貴,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亂動,走一步、算一步」。

成本高 現赴美「很不保險」

楊銀明說,每一次變局都是機會,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輪胎消費市場,上一波美中貿易大戰,台灣的大廠業者被迫出走中國,躲過「雙反」危機,這次危機又來了,川普當然希望業者到美國投資設廠,但這時候去「很不保險」。目前建大在整個北美市場營收占比達四十%,如果談判不順利被課以高關稅,而業者只有提高終端售價,將導致美國國內通膨再起,而川普決策反反覆覆,屆時可能會降低關稅,以降低通膨。

對於這次對等關稅危機,政府已提出九三○億元的補貼產業政策。楊銀明認為,此舉效果有限,還不如對銷美的業者降低所得稅二%;他強調,這必須先進行盤點,目標是讓業者度過危機,不要因此削弱競爭力為原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