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進二出巴黎協定,未來川普在任4年,全球的減碳進度勢必走走停停,速度應該會變得很慢。(中央社資料照)
■魏錫賓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1月20日再任的第一天,迫不及待地發布多道行政命令,「釋放美國能源」政策是其中之一,由前總統拜登在2022年9月才以總統行政命令成立、主導國家氣候變遷政策的白宮「潔淨能源創新與執行辦公室」,因此而在川普上任第一天被廢除。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能源政策,再次徹底轉向,拉扯永續發展前進的步伐。
為了遏阻全球暖化的趨勢,聯合國會員終於在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以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各國更加速地利用綠能等潔淨能源,降低碳排放。
川普在2017年首度擔任總統前,就認為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公平,有礙競爭力,且沒有效果,因此主張退出,而後在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不過,2021年1月20日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就職首日,就簽署行政命令再入巴黎協定。
2025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的第一天,又再度退出巴黎協定。美國二進二出,令人看得眼花撩亂;然而,最大經濟體的政策急轉彎,雖然擾亂減碳進度,可是走得最快的歐盟,依然往前邁進。為了避免進口商品會有碳費優勢,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針對沒有實施碳排相關管控、未付出足夠成本的國家輸入歐盟的商品,課徵碳稅,希望防止「碳洩露」,並維持聯盟境內、境外商品競爭的公平性,因而使得外溢效果向各國漫延。
不管是碳權、碳稅的徵收,若非出自自願,而要走商業懲罰路線,就一定要對營收或獲利產生衝擊,一般營利的企業才有改善的動機。歐盟是主要經濟體,有引導全球政策的能量;可是減碳既是額外增加的成本,也就會降低競爭力。
當各國紛紛依據巴黎協定,並因應CBAM,自願或被迫規劃碳排淨零路徑時,川普又任總統,終再對「永續」發展造成衝擊。在川普指示下,美國環保署(EPA)在3月12日宣佈為了釋放美國能源、降低生活成本及重振美國汽車工業,而所採取的31項行動方案中,包括了放寬石油、天然氣開採、燃媒管制,以及造成部分商品價格上升的碳社會成本計算的排除等措施。
地球只有一個,對暖化的控制,不能有缺口,尤其不能缺少美國的配合,可是這一次,更難期待美國突然回頭。因為在川普近日執行的經濟政策中,藉提高關稅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是主軸,而壓低能源價格,則是避免通膨而必須搭配的重要一環。
在商業競爭上,時機常常決定勝負,太早或太晚推出新產品,都可能落得退出市場的下場;一個國家或企業沒有獨占優勢,而要獨自提高成本,恐難以從競爭中勝出。川普以常識治國,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未來4年,全球的減碳進度勢必走走停停;縱然不會因一人而停止,可是速度應該會放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