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首次未見龍年效應、新生兒人數續破底,為搶救少子女化,政委陳時中與國發會召集跨部會研商解決之道,預計3月將再度開會,針對少子女化、勞動力、經濟產業、財政收支與社會環境等五大方向,擬定具體政策和措施。(示意圖,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吳欣恬/專題報導〕二○二四年我國首次未見龍年效應、新生兒人數持續破底,為了搶救少子女化,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日前首次召開跨部會會議,研商解決之道,目前正在彙整資料,預計三月將再度開會研議,針對少子女化、勞動力、經濟產業、財政收支與社會環境等五大方向,擬定具體政策和措施。
政委陳時中與國發會召集
國發會去年十月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因生育率持續降低、老化速度快速,加劇出生人口少於死亡人口,除了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逾二成),人口紅利也將在二○二八年結束,且二○四○年出生數將首度跌破十萬人,較上次推估提前了十五年,到了二○七○年總人口僅剩一四九七萬人,較二○二四年大減八四四萬人。
擴大托育、友善育兒職場等5大面向催「生」
報告推估,我國人口於二○一九年達到高峰的二三六○萬人,自二○二○年起轉為負成長;二○二三年受到疫情過後國人陸續回台恢復戶籍的影響,社會增加由疫情期間的淨遷出轉為淨遷入,使總人口數短暫回升至二三四二萬人。
但到了二○二四年,由於國人生育的生肖偏好逐漸淡化,龍年出生效應並未顯現,總人口數再降至二三四○萬人;國發會指出,隨少子女化影響持續累積,預期未來人口自然減少幅度將持續擴大,總人口負成長趨勢難以逆轉。
新生兒數持續破底已被視為是「國安難題」。國發會提出五大面向對策,包括少子女化、勞動力、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
優化育嬰留停制度 彈性工時
其中支持生養部分,擴大公共化及準公共化托育量能、托育時間完整及彈性化、提升托育服務品質及人員薪資等;另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擴大兒童專責醫師照護範疇;至於強化友善育兒職場對策,則涵蓋優化育嬰留停制度、落實彈性且合理的工時及法定育兒相關假別。
另針對勞動力、經濟產業提對策
勞動力方面,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及持續厚植產業人才培育等;經濟及產業方面,積極應用AI技術強化產業升級轉型,並降低產業人力需求等;財政收支方面,將研議因納稅人口減少、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財政穩健的因應作法;社會環境方面,因應超高齡社會,將持續擴充醫療及照顧服務能量,及導入智慧科技、創造健康及照護新模式等作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