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李淑暖昨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即日起開放市轉櫃機制。(中央社)
〔記者歐宇祥、陳永吉/綜合報導〕櫃買中心昨宣布,「市轉櫃機制」正式上路,開放符合資格的上市一般板、創新板公司申請轉上櫃,並參考「櫃轉市機制」,審查流程相對簡易。櫃買表示,目前已在接洽上市公司,預期創新板公司較有機會,也期望有一般板公司考量上櫃市場,積極努力推動。
證交所2023年挖走保瑞藥業(6472)、藥華藥(6446)等上櫃高市值生技大廠,讓櫃買損失慘重,但因當時僅有「櫃轉市機制」、而無「市轉櫃機制」,櫃買僅稱,會強化服務品質、正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有轉上櫃需求。時至今年,「市轉櫃機制」終於正式上路。
上市資本額需6億元以上
創新板19家公司過半未達標
櫃買昨日指出,在各國,掛牌公司在各交易所流動的情況很普通、也常見,希望我國資本市場各板塊也能自由流動,並讓公司能自由調整、選擇;且櫃買對自身服務有信心,目前上櫃市場已有800多家公司,會持續努力推動上市公司轉往上櫃掛牌。
因申請上市的其中一項條件是實收資本額需達6億元以上,對許多中小型公司來說是壓力,創新板現今19家公司中,目前也僅7家達標;另從流動性來看,今年至本月18日的日均量僅鴻華先進-創(2258)等4家破百張,因此預期「市轉櫃」的公司以創新板為先。
證交所則表示,創新板自今年1月6日取消合格投資人規定以來,整體交易表現已見成長,經統計1月6日迄2月14日,短短一個月總成交金額已逾2024年全年的3成,日均成交值較2024年成長253%,且台灣創新板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達16.75%,超越加權股價指數與台灣50指數之持平表現,顯示市場對創新板的關注程度已明顯提升。
櫃買指出,除服務持續升級,近年櫃買市場流動性與股價表現也都不錯,期望創新板、一般板上市公司都有機會考量轉向上櫃掛牌;且「市轉櫃」公司可豁免登錄興櫃6個月,並採簡易書面審查,無須實地或召開上櫃審議委員會等措施,都比照「櫃轉市機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