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實施1年半來,已補助近10萬戶部分購屋利息,很高比率核貸戶購屋總價不到1千萬元。(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去年520上任前夕,房地產公會紛紛發出聲明,強調為了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希望新政府能夠加碼新青安,甚至政府可幫忙出頭期款,更建言推出房貸9成、利率1%、寬限期5年與房貸期數40年的「三高一低」的升級版新青安;但當房價飆漲遭議,部分房產業者卻將元凶推給新青安。
新青安實施1年半來,已補助近10萬戶部分購屋利息,累計核撥房貸金額超過7600億元,一戶平均核撥約760萬元,若以最高貸款成數8成回推,一戶平均購屋總價不到1千萬元。
新青安有四大特色,包括房貸金額最高1千萬元、寬限期最長5年、房貸最長40年,前三年的一段式房貸利率1.775%,其中以寬限期5年,以及過去一升息就加碼補貼等措施,較引發質疑,但若以一戶平均核貸金額來看,很高比率核貸戶購屋總價不到1千萬元。
新青安只適用於成屋,也就是申請戶還得拿出自備款才能使用,補助重點在於房貸利息、而非補助購屋資金,加上補助期限是從2023年1月至2026年7月底,補助時間已過了一半,後續若再升息也不會再加碼補助,每月核貸戶數也跟著趨緩。
其實,造成前波房價飆漲的主因不外乎資金狂潮,尤其股市大漲,獲利了結資金倒入房市,加上部分房貸戶選擇舊戶增貸再去買另一間付款方式較輕鬆的預售屋,甚至部份購屋者寬限期快到期前,選擇轉貸另一家銀行,再使用新的寬限期、繼續只繳息不還本;加上部分建案推出「低首付、工程期0付款」優惠付款方式,用一輛國產車不到價格卻可下訂一戶預售屋,房價當然滾動往上。
如今銀行房貸資金緊縮、央行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預售屋買氣瞬間結冰,成屋市場也跟著萎縮,唯剩自住民眾還在場內,這也就是為何以支持自住民眾為出發點的新青安每月仍有核貸量的原因之一。(徐義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