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立委聯手通過財劃法,大砍中央財源,顯然是想藉此拖累中央施政,讓賴政府難為「無米之炊」。(資料照)
繼強行通過「財劃法」修正案,要求中央自今年起增加釋出3753億元給地方後,立法院又趕在過年前通過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共刪減2076億元、創下史上新高,加上遭凍結的預算,藍白聯手大砍中央財源,顯然是想藉此拖累中央施政,讓賴政府難為「無米之炊」。然而,在野黨以總預算做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最終受害的還是老百姓。
藍白立委強行通過財劃法及總預算案,如同全民所見,整個過程粗暴草率、如同兒戲。其中,財劃法修正案要求中央多釋出3753億元,且財源最充裕的台北市增加416億元最多,不僅各縣市分配不均惡化,更嚴重衝擊中央施政,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原編列3.1兆元,扣掉法定支出1.8兆元,只剩1.3兆元,若要釋出3753億元,須刪減非法定支出28%,若國防預算不刪,其餘預算須刪減高達37%。
然而,中央尚未因應財劃法修法調整預算,立法院又大砍114年度總預算2076億元,其中經濟部遭刪減1037億元、凍結94億元最多,包括原本要撥補台電的1000億元。目前台電民生電價賣1度虧1元,就是靠政府補助才能凍漲,如今1000億元被刪,4月電價調漲壓力加重,企業及家庭均受影響。此外,包括租金補貼、產檢假薪資補助、發票獎金等,均遭刪減或凍結,人民福利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不論中央或地方,不論哪一黨執政,政府施政均需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援,所以須編列預算,國家預算關乎全民的福祉,並非只是冰冷的數字,每一項預算的增減都可能影響一些民眾,因此須審慎評估;然而,從財劃法修法到總預算審議,這次在野黨的作為實在過於粗暴草率,造成如今僵局難解。除了政治鬥爭之外,政治人物真的要多為民眾想想,朝野應該好好坐下來協商,解決總預算僵局。(鄭琪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