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中科技對抗加劇》中廠大咖紛缺席CES 韓流存在感最高

2025/01/19 05:30

韓國新創數量在新創展區中拿下寶座。(記者徐子苓攝)韓國新創數量在新創展區中拿下寶座。(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專題報導

四處可見宣傳韓國的標語。(記者徐子苓攝)四處可見宣傳韓國的標語。(記者徐子苓攝)

中國參展商多年來是CES僅次於美國的主力軍,今年更來到整體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國企業數量仍未回到美中貿易戰前的水準,且今年華為、小米、大疆等大品牌都缺席,只有家電大廠TCL、海信現身,連被輝達點名在自駕車合作的比亞迪,都只派出旗下的鋰電池子公司參展。

參展中企低調 文宣迴避中國

今年CES參展商超過四五○○間、參展人數超過十四萬人,根據媒體分析官方資料,包含香港在內的中資參展商有一三○○多家,雖然比去年的一一○○多家上升,但仍未恢復到二○一八年一五○○多家的水準。在美中地緣政治緊張下,CES開展前就傳出有大批中企員工的美簽遭拒,而CES主辦方也證實,中國與會者越來越難獲得美國簽證。

一名參與CES多年的台灣分析師表示,確實感受到中國大品牌近幾年在CES的積極度下降許多,但無法確定是因為美中科技戰,又或是中國國內市場疲軟導致企業不願出海;但也有分析師認為,由於很多大品牌都會自己另外舉辦發表會,不一定非要參展,這也可能是缺席的原因。

有趣的是,中國企業今年在CES顯得低調許多,相較其他國家的參展商介紹時會大方表示自己來自何國,中國品牌的文宣時常看不出來自哪裡,甚至當記者詢問一間新創是否為中國企業時,對方用中文強調「我們創辦人是中國人,但高層很多白人」。

不過現場還是能感受到中資企業的「鈔能力」,因為在許多展館中,中資企業時常包下入口處等最精華、最顯眼的攤位,以吸引參觀人潮。

相較之下,韓國今年存在感增加許多,不僅在新創展區時常見到印有韓國的橫幅旗幟,連新創參展數都來到所有國家的寶座,高達四四五家,台灣則是第四名、七十二家。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許桂芬表示,她向現場韓國新創詢問參展商大增的原因,對方表示他們看到高齡社會的商機,因此研發許多數位健康科技,且韓國政府積極鼓勵新創將成果推出海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