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雷朋眼鏡,吸引與會者排隊體驗。(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專題報導
CES最常見的穿戴裝置莫過於智慧眼鏡,雖然市場還在起步階段,但各家功能大同小異,多包含拍攝、即時翻譯、結合AI助理等,其中最知名的當屬Meta去年推出的雷朋眼鏡,吸引大批與會者排隊體驗,甚至成為各家業者的定錨點,紛紛推出價格更具競爭力或功能更進階的眼鏡,盼能在這塊新興市場分一杯羹。
中國的閃極科技推出Loomos AI眼鏡,功能大致與Meta差不多,但強調續航力更長,還能搭配專用的行動電源,早鳥價僅約兩百美元,Meta則是二九九美元起。
Captify字幕眼鏡 逾40種語言即時翻譯
同樣有中國背景的Halliday推出一款無鏡片的智慧眼鏡,鏡框右上角嵌有三.五英吋超迷你的顯示器,直接在用戶的視野中投射資訊,並搭配觸控戒指操控顯示器介面,售價四八九美元。
美國的Captify則展出一款有字幕的智慧眼鏡,最初目的是為聽力受損者提供協助,戴上眼鏡後,就能在鏡片上看到語音對話轉換成的字幕,也能應用在即時翻譯,適用四十多種語言,早鳥售價五九九美元。
中國品牌低價搶市 試戴遭評有待加強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組長董鍾明表示,CES展出的智慧眼鏡許多是中國品牌,價格較低,但試戴的使用體驗還有待加強,包含顯示多是單色、重量亦無法長時間配戴;整體來說,智慧眼鏡產品技術成熟度還未到位,目前一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僅幾百萬台,還有成長潛力。
根據市調機構IDC統計,二○二三年AR智慧眼鏡廠商的出貨量占比,前四大業者皆來自中國,包含Xreal、Rokid、TCL、Inmo等,吃下接近八成的市場。
董鍾明認為,未來AR/AI眼鏡勝出的關鍵,包含鏡體本身重量、外型是否能長期配戴,以及應用層面能否與手機區隔、讓消費者願意額外掏錢買單,但隨著AI導入、技術成熟、應用更多元,預期智慧眼鏡市場會持續成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