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遊戲產業〉數位遊戲產值續增 自主開發重原創利基

2024/09/22 05:30

中國《黑神話:悟空》遊戲熱賣,讓台灣遊戲產業的發展備受矚目。
(彭博)中國《黑神話:悟空》遊戲熱賣,讓台灣遊戲產業的發展備受矚目。 (彭博)

記者徐子苓/專題報導

數位遊戲發行來源國占比數位遊戲發行來源國占比

由中國「遊戲科學」公司耗時7年開發出的《黑神話:悟空》,被視為是中國第一款3A級遊戲(指高製作費用與高行銷成本),8月上市即造成轟動,遊戲數據分析公司VG Insights的資料顯示已熱賣高達2,010萬套,部分網紅、名嘴則拿來與國內遊戲比較,使得台灣遊戲產業的發展也一起受到矚目。

台灣數位遊戲產值結構台灣數位遊戲產值結構

根據市調公司Newzoo統計,2024年全球遊戲市場產值估有1,877億美元,到2027年預期將成長到2,133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超過3%,龐大且持續成長的市場讓各國都想分一杯羹。而根據數位發展部統計,近5年國內數位遊戲產值持續成長,統計至2022年為新台幣753億元,具有一定規模。

國內數位遊戲產值 2022年為753億元

台灣遊戲公司也曾研發幾部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在全球獨立遊戲團隊中擁有知名度的「赤燭遊戲」,推出第一部作品《返校》即紅遍兩岸三地,遊戲設定在1960年代的台灣,結合宗教、歷史、怪談等在地文化,熱門到後續被改編成影劇。赤燭遊戲今年持續推出新作《九日》,更在日本最大獨立遊戲展BitSummit獲得「最佳國際遊戲獎」,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至於不少人爭論為何台灣做不出3A級大作?除了台灣市場規模和產業環境本身和中國不同,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官員認為,遊戲熱賣的重點不在於3A,而是能否做到讓全世界用戶都有共鳴;數位內容產業的成功3要素包含:程式技術、美術、故事性。他們觀察到,台灣年輕人對於遊戲有很多創意的發想,本身也具備不錯的程式能力,過去有幾部國際大廠的3A遊戲,背後就有台灣人操刀,顯示台灣具備相關實力。

數產署協助遊戲開發商 扶植本土原創

遊戲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分為:開發商、營運商、經銷商,數產署主要協助的對象是開發商,希望透過「補助、投資、輔導、曝光」4大策略,協助沒有資源的獨立遊戲團隊實踐想法,扶植本土原創內容。數產署近年推動「獨立遊戲開發獎勵計畫」,透過專家學者評選,每年補助8家獨立遊戲業者各約130萬元,至今已協助超過40家次的開發商解決研發初期的資金缺口。

當這些新創業者成功開發出遊戲產品後,上市前仍需最後一桶金發行產品和行銷,因此數產署加碼新增「產品化加值類別」,每年提供1至2位名額,每案最高獎金300萬元,輔導台灣獨立遊戲上市。透過獎金加持,5年來獲獎團隊共有9款遊戲正式上市。其中「原始鳥熊」開發的《活俠傳》,今年成功在國際遊戲平台Steam上架,銷量超過20萬套。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