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週三於政策建議書中說,他們在中國投資的意願降低。圖為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美聯社)
歐企認清 中國景氣低迷為長期現象、非成長陣痛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歐盟商會週三於政策建議書中說,在中歐洲企業對於中國政府是否有可信的計畫來提振疲弱經濟的需求、或者會實施長期承諾的改革表示懷疑,他們在中國投資的意願降低,並正對其在中業務進行嚴格審查。
中國歐盟商會指出,在一千七百多家會員企業中,有許多已接受以下的事實,即他們所面臨的中國景氣低迷問題,可能已成為長期現象,而非新興市場的成長陣痛。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直言:「我們認為越來越多歐洲企業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由於經商挑戰開始超過投資收益,他們正在更加嚴格地審查其在中營運,在中國市場賺錢變得越來越難,如果中國想做什麼,現在正是時候。」
中國FDI規模 前7月再減29.6%
去年歐盟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年減二十九%至六十四億歐元(約二二七一億台幣)。中國歐盟商會表示,約三分之二的會員企業在中利潤率已降至全球平均或以下;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再減二十九.六%。
中國歐盟商會在建議書中指出,由於其他市場提供更高的可預測性和法律確定性,並實現了相同的報酬率,如果繼續在中國市場進行先前水準的投資,將越來越難證明其合理性。
此外,相較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高度關注國家安全,且中國長期存在市場准入和監管的壁壘,中國歐盟商會說,歐洲企業最擔憂的是中國經濟放緩。
對中國刺激措施「承諾疲勞」
在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四.七%、遠低於市場預期後,北京當局表示,他們準備放棄向基礎設施投入大量資金的做法,轉而針對家庭採取新的刺激措施,以提振消費需求;但中國歐盟商會指出,歐洲企業已普遍存在「承諾疲勞」。
建議書說,二○○○年代開始之際,中國政府宣布的改革計畫被外國企業視為可信,時至今日,中國政府的承諾基本上沒有兌現,外界對中國改革承諾的懷疑正在增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