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時,以五比四的細微差距,通過降息一碼。(彭博)
◎歐陽書劍
日本央行上週三出乎意料的升息以及高於預期之減碼購債的幅度與速度,激勵日圓強彈,為近日股市的巨幅振盪添加柴火;隔日,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時,以五比四的細微差距,通過降息一碼,除了反映經濟前景的難以捉摸外,更值得我們再仔細思考央行「舉重若輕」的可怕。
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決策方式與組成人員雖不盡相同,可是升降息的決定,即使不都如美國聯準會般能夠左右全球金融市場的走勢,至少都得對其本國經濟的波動負一部分責任,影響相當深遠;因此,貨幣政策會議結果總是受到各界矚目。
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多採委員會制,從主要央行的會議決議或紀錄可以發現,委員們有獨特看法或不同意見,雖不奇怪,但決議中有眾多反對者,並不常見。英國央行八月一日決議將政策利率調降一碼成為五.○○%,贊成與反對者僅差一票,就相當地令人好奇。
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共有九名成員,包括央行總裁、三位分別主管貨幣政策、金融穩定、金融市場的副總裁、由央行任命的首席經濟學家,以及四位由內閣財政大臣直接任命的外部委員。外部委員通常是經濟金融專家學者,且多數曾任職於國際大型金融機構,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或高階管理者等職位。
一般央行幾乎能夠蒐集貨幣政策需要的所有經濟、金融資料,在經內部整理消化後,會提供給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所有成員參考,具有高度專業的委員們,都能獲得詳細的經濟數據與方向預測,做為判斷依據,即使如此,卻仍提出不同的意見,顯見預測後的未來仍有不少空白或是模糊的空間,加上個人的推斷後,才得出不同的結論。
上週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九位委員中有四位希望將政策利率維持在五.二五%,顯見對通膨的走緩仍不放心;即使委員會最終決定降息一碼,這樣的投票紀錄,也再一次告訴我們,物價、景氣的變動方向與幅度,央行無法完全掌握,或者說是,就算能夠掌握,但要如何因應,也沒有一致的看法。
正反意見幾乎僵持的情形,在外在環境變動激烈時最容易發生。英國央行於通膨壓境之時,在二○二二年二月、二○二三年九月的二次貨幣政策會議中,都各有四位委員希望升息二碼,但最後僅升息一碼,而四位反對者中,跟上週一樣,均有三位是由財政部任命的外部委員。
從理論上講,中央銀行應根據未來經濟的走勢,決定升降息方向與幅度或安排其他相應的政策,但因預測困難,利率的調整,有時與後來的物價走勢無法匹配;而由財政大臣任命的委員,是否真有不同於央行內部委員的任務與想法,應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
仔細思考英國央行的投票結果,不禁令人覺得可怕。只要有一位委員倒戈,升降息的決策就有不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