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增、需求低 中國製造商陷困境

2024/07/22 05:30

中國近四分之一上市企業目前處於虧損,十年前比率僅約七%。(彭博)中國近四分之一上市企業目前處於虧損,十年前比率僅約七%。(彭博)

近25%上市企業虧損 十年前僅約7%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在西方企業對中國廉價商品大舉猛攻而震驚之際,中國卻上演不同的戲碼,中國政府在提高工業產能卻沒有刺激新需求的情況下,已導致製造商陷入虧損的困境。

以供應磷酸鐵鋰來製造電池的江蘇龍蟠科技為例,該公司去年虧損一.六九億美元(約五十五.三億台幣),抹去了近三年的利潤;該公司將虧損歸咎於中國磷酸鐵鋰市場產能過剩,以及中國電池製造商需求放緩。

中企降價 獲利遭侵蝕

中國產業界都出現類似哀歌,嚴重的產能過剩,加上疲弱的消費需求,正將許多中國企業推向崩潰邊緣,被迫大幅降價並調降利潤,這使得中國整體經濟接近通縮,並侵蝕企業獲利。

隨著多年來推動經濟成長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北京當局一直將投資注入製造業,卻未採取重大措施來提振消費,進而吸收由此導致的供應過剩,主因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認為,美式消費過於浪費,又背離他讓中國變成工業和技術強權的目標;中共在上週舉行的第二十屆三中全會重申這個目標,更宣示北京將加速電動車及太陽能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發展。

《華爾街日報》分析上市企業財報指出,中國近四分之一上市企業目前處於虧損,十年前這個比率僅約七%。

生產太陽能模組的隆基綠能七月初警告,由於中國光電產業供應過剩,預計上半年虧損六.六億美元。但這種壓力不僅限於新興和未來產業,還包括機械、電子、鋼鐵和軟體。

為彌補國內銷售疲軟的影響,中國企業轉向出口,六月出口年增八.六%。但這些出口給其他國家的就業和產業帶來壓力,讓人想起二十五年前的「中國衝擊」,當時中國加入全球貿易體系,擠壓美國等國的玩具、服飾、家具和其他勞力密集產業,導致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