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內全國電力供需推估
5年內最低僅8.1% 2029年起逾20%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署昨天公布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今年夜間備用容量率為八.一%,但二○二九年起暴衝到二十%以上,遭指過度樂觀;對此,能源署長游振偉直言,機組建置時間長,也涉及地方民意等不確定因素,確實「寬估」年度備用容量率。
一般衡量電力充裕會以「備轉容量率」或「備用容量率」檢視,前者為每日計算,扣除歲修、故障機組;後者以年度估算,將所有可供電機組列入,並分別以十%、十五%做為電力充裕標準。
能源署說明,隨綠電建設增加,白天光電供應達七GW,電力系統壓力已移轉到「夜尖峰」;報告揭露,在AI爆發的二○二四到二○二八年,夜間的備用容量率約八.一%到十三.三%,明顯不及過去要求的十五%,未來五年夜間供電恐有壓力。
台電認為,因整體用電量成長,以百分比顯示會失真,應改容量絕對值呈現;且白天過去準備要應付六小時,目前夜間挑戰為三小時,時空背景不同。能源署也說,目前電力韌性持續檢討中。
至於二○二九到二○三三年的夜間備用容量率「跳躍式」大增,與長期電源開發仰賴不少「新增燃氣電源」有關。台電副總蔡志孟說明,台電有洽詢有意願的IPP民營電廠,該年度有需求就會招標;能源署組長陳景生補充,新增燃氣不限於民營電廠,也有台電研議中的計畫。
游振偉強調,機組建置時間長,環評、地方政府、民眾支持等都是不確定因素,因此將夜間的備用容量率「寬估」;面對台灣短期AI帶來電力需求,他說,電力建設、電網韌性更新與儲能建置三項工作須同步進行,盼社會各界支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