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水泥事業跨入土耳其、歐洲與非洲,開創國際化佈局的第3隻腳,至今獲利約有45%是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 (圖:資料照,台泥提供)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中國水泥產業陷入低谷,在中國投資水泥事業的水泥雙雄台泥(1101)和亞泥(1102)積極轉型,台泥打造撐起營收的「4隻腳」;亞泥則已架構水泥、非水泥及投資等多角佈局,創造穩健獲利。
亞泥非水泥事業 貢獻獲利佔8成
亞泥表示,中國水泥業正面臨結構轉型,短時間無法去化供過於求的產能,會經過一段辛苦的時間,預期中國一級城市水泥市場至少要2~3年才能復甦,二至三級城市甚至要5年、8年。
而且,中國水泥總需求要回到2011年1年30億噸的水準不容易,現在約20.5億噸,未來可能會降到14~15億噸,在低谷時要比氣長,蓄積能量,確保自己的技術、財務不會被淘汰。
亞泥總經理李坤炎指出,只要掌握好情勢和趨勢,營運可穩健往前走,目前亞泥獲利當中,來自水泥和預拌混凝土事業的貢獻僅約2成,非水泥事業獲利貢獻已高佔8成。
台泥表示,2018年以前,台泥起家的台灣以及中國水泥事業營收占比高達7成以上,成為撐起過往台泥的兩隻腳,但去年兩岸水泥事業營收佔比已經降至43%,土耳其和葡萄牙水泥事業佔比31%、能源及電力事業佔24%。
台泥打造4隻腳 轉型新能源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早從6年前就已經隱約看到中國市場可能在觸及高峰後進入平原期,於是自2018年起著手布局兩岸以外的市場,至今已打造撐起營收的「4隻腳」。
除了台灣和中國水泥事業,並已跨入土耳其、歐洲與非洲,開創國際化佈局的第3隻腳,至今獲利約有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
在新能源領域台泥也架構可儲存、可管理、可聚合交易的綠色能源,建置了儲能案場、智能電網(Smart),以及生產高功率的三元鋰電池,成為台泥蛻變的第4隻腳,轉型腳步將比原先預期超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