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與歐盟之後,加拿大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法新社)
美智庫估計 中國15年來補貼達7.5兆 50%用來減免營業稅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議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研究指出,從二○○九年至去年底,中國電動車企至少取得二三一○億美元(約七.五兆台幣)政府補貼與支持;繼美國與歐盟之後,加拿大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甘思德說,約五十%的補助支持是以營業稅減免方式呈現,其他措施包括國家批准、提供給買方的折扣、政府出資興建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以及政府採購電動車與支持相關研發計畫。
他強調,這是「非常保守」的統計數據,因沒有包含上海、深圳等城市鼓勵傳統燃油車改換電動車的地方補貼計畫,也沒包括一些電動車企受惠於地方政府提供的低廉成本土地、電力與信貸,也不包括電池公司及相關供應鏈的政府補助。
他表示,「中國電動車受惠於大規模的產業政策支持,及其品質不斷提升,致使對本國與外國消費者都深具吸引力;美國、歐洲與其他國家對中國電動車的有效應對,必須考量這些事實」。
甘思德是在歐盟宣布將對中國電動車課徵最高四十八%關稅後,公布該項研究。美國上月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三倍至一○二.五%;消息人士透露,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與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儘管加國政府對於如何推進該計畫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但近期將針對該關稅議題,宣布展開公眾徵詢。
安大略省省長福特二十日批評,中國利用極低勞動標準與骯髒的傳統能源來生產廉價電動車,對於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加拿大的關稅至少應與美國相當;「除非我們行動快速,否則安大略與加拿大就業將岌岌可危」。
加進口中國電動車規模 由前年23億增至去年519億
加拿大進口中國電動車規模已從二○二二年不到一億加元(約二十三.六億台幣),大增至去年二十二億加元(約五一九.二億台幣)。加拿大財政部一名發言人表示,中國產能過剩是由國家主導,加拿大正積極考慮採取行動應對,保護加拿大就業和製造業,但未證實是否準備徵收新關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