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利率回不去了?

2024/06/19 05:30

各國通膨壓力逐漸散去,歐元區、加拿大等地區開始調降政策利率,可是美國依然不動如山,「利率不會回到疫情前」的說法逐漸被接受。(路透)各國通膨壓力逐漸散去,歐元區、加拿大等地區開始調降政策利率,可是美國依然不動如山,「利率不會回到疫情前」的說法逐漸被接受。(路透)

◎歐陽書劍

物價增幅下降雖然緩慢,但各國通膨壓力逐漸散去,歐元區、加拿大等地區開始調降政策利率,可是美國依然不動如山,且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未受影響。「利率不會回到疫情前」的說法逐漸被接受,只是,「疫情前」的利率到底是怎麼走法?

疫情前的利率有多低?為了因應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海嘯的經濟衝擊,美國聯準會決定貨幣政策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從二○○七年九月起,經過十次會議的降息,在二○○八年十二月將政策利率調降到○至○.二五%的最低區間,並維持了七年之久,在二○一五年十二月,才勉強升息一碼,隔年底,再謹慎地升息一碼。如此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利率不會走高的集體印象。

美國政策利率在肺炎疫情前的十年高點是二○一八年十二月的二.二五%至二.五○%區間,而二○一九年十二月,肺炎疫情未向全球擴散時,政策利率目標已減至一.五○至一.七五%區間;相對地,目前的五.二五%至五.五○%,則是廿四年的高點,剛好形成強烈的對比。

FOMC委員們上週對今、明及後年底政策利率預測的中位數分別是五.一○%、四.一○%及三.一○%,而更長期則為二.八○%。不僅維持利率高點的時間較投資人預期為久,且相對於金融海嘯後長期趨近於零的政策利率,二.八○%仍相當高,與疫情前的一.七五%仍有距離,因此,包括擔任過聯準會主席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加拿大央行總裁Tiff Macklem等都不認為未來的利率能夠降回到疫情之前。

然而,政策利率經常隨物價與經濟狀況調整,不宜取一小段時間做比較。因物價平穩、經濟低迷,美國在二○一九年底實際上已經歷當年的三次降息,若不計金融海嘯那段因應危機的特殊期間,疫情前的政策利率,本就是處於歷史的相對低點,「回到疫情前」,反而代表著經濟埋有隱憂。

二○一九年年底時FOMC委員對長期政策利率預測的中位數是二.五○%,其實與FOMC上週預測的二.八○%,差距並不太多,跟其三月時的預測值二.六○%,更為靠近,顯見委員組成雖有變化,且經疫情干擾,但是對美國長期政策利率的看法,改變相當有限。從中央銀行家的角度看,利率回到疫情前的未來,似乎順理成章。

若從十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觀察,二○○七年之前,多數時間是在五%以上,金融海嘯之後,則都在五%之下,二○一一年以來,幾乎都低於三%,但在疫情於二○二○年初向全球擴散前,因景氣展望不佳,也繼續下滑至不到二%,原本就處於歷史低點處。如今要回到當初,需要許多條件的配合;或許是另一次危機或景氣突然下墜,這卻是大家都想避免的情境。

利率環境已經改變,本就不能也不必期待回到從前,尤其是回到一個幾乎是歷史最低利率的從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