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外界刻意放大人頭戶、轉租等問題,似乎意圖將青安貸款污名化,藉此抹煞青安貸款協助青年購屋的政策效益。(記者鄭琪芳攝)
■鄭琪芳
中央銀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準不升息,同時祭出第六波信用管制措施,即7都第二戶限貸6成,主因房市交易成長回升,帶動購屋貸款增幅上升。確實,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市買氣轉趨熱絡,推升房價漲勢,但影響房價因素眾多,近來外界卻將此全歸咎於新青安貸款,刻意放大人頭戶、轉租等問題,似乎意圖將青安貸款污名化,藉此抹煞青安貸款協助青年購屋的政策效益。
財政部2010年12月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協助無自有住宅者購屋,由8家公股銀行以自有資金辦理。2023年8月起推出新青安貸款,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1000萬元、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寬限期延長至5年,且公股銀行及政府合計補貼利息1.5碼;今年3月央行意外升息半碼,政府同額補助,合計新青安貸款補貼2碼。
根據統計,2023年8月新青安貸款上路後,截至2024年5月底,累計核貸5.8萬戶、4281億元,分別年增3.1倍及4.7倍,申貸情況相當踴躍,其中40歲以下貸款戶約占73%,顯示新青安貸款確實發揮協助青年購屋的效果,這是青安貸款之功。然而,不可諱言,新青安貸款帶動自住買盤進場,確實有助漲房價的效果,若將此視為青安貸款之過,可以理解。
不過,影響房價因素眾多,國內景氣回溫、股市財富效果、通膨預期、市場利率、甚至「台積電效應」等,都是推升國內房價的原因,將房價問題全歸咎於青安貸款,甚至將其污名化為「炒房幫兇」,根本無助於解決問題。事實上,目前青安貸款協助購屋自住的政策功能仍難取代,但相關作業可以更加精進,財政部已指示公股行庫研議加強貸前審核及貸後管理,防杜人頭戶、轉租等行為,以符合青安貸款的政策目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