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商認為,台灣汽車自主品牌要打國際盃,年銷量至少要30幾萬輛,才能撐得下去。圖為鴻海展示MODEL B與MODEL C等多種車款。
(中央社資料照)
車商認為,台灣汽車自主品牌要打國際盃,年銷量至少要30幾萬輛,才能撐得下去。圖為鴻海展示MODEL B與MODEL C等多種車款。
(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楊雅民、方韋傑/專題報導
純電動車市場被中國低價電動車一攪和,各大國際車廠在燃油車型和純電車型的開發策略已轉彎,傾向並存、平行開發,從國內車市目前的狀況來看,由於電動車規模基期較低,加上鴻華先進(2258)起步放量,整體電動車總數有明顯增長的態勢。
純電銷量趨緩 油電混合車大幅成長
車商並指出,中國電動車低價席捲汽車市場,引爆全球電動車市場亂流。3年前,原本市場預期2030~2035年燃油車和純電動車開發的車型將呈現死亡交叉,但業者觀察,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速度放緩,但油電混合(Hybrid)車款銷量卻大幅成長,像是日本豐田(TOYOTA)和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的油電混合車款皆出現缺車,呈現供不應求景象。
根據統計,全球純電動車成長率由2021年的年成長100%,到去年已放緩至30%,今年預估油電混合車銷量年成長率將達25%,純電動車再縮水至15%。
在台灣,和泰汽車代理的TOYOTA品牌去年油電混合車銷售比重佔21.6%,LEXUS油電合車更高佔逾4成; 三陽代理的HYUNDAI Tucson休旅車,在台灣月銷量800多輛,其中油電混合車款銷售比重更高佔75%;台灣本田(Honda)旗下Honda Fit油電車款銷售佔比也高達81%。
鴻海電動車 今年預計出貨1萬輛
不過,觀察鴻海(2317)的整車策略,現仍以集中開發智慧電動車為首要目標,除了已於今年首季開始交付Model C電動車、計畫全年出貨1萬輛外,並將於今年第四季末準備量產Model B電動車。此外,在今年鴻海科技日當天,也將再推出全新的概念車款,並在明年拓展至國外。
鴻海觀察,在電動車需求減緩之際,各家品牌廠為爭取更多市佔率,相繼採取降價措施,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有利於增加外包製造的需求,為鴻海的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CDMS)商業模式提供展現實力的良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