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a cafe董事長何炳霖表示,咖啡店進入門檻低,且人力、裝潢和咖啡豆成本年年攀升,不具規模、不具特色的品牌,很容易被淘汰。(記者楊雅民攝)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台灣人「嗜」咖啡,咖啡「黑金」商機年年創新高,只是過去20年來,不斷有人退場、有人進場,市場餅很大卻「難」吃。業者直言,咖啡市場百家爭鳴,沒有規模和特色,會被市場淘汰。
以現烘咖啡聞名的cama cafe董事長何炳霖認為,台灣咖啡市場仍是在成長中的市場,國內外不斷有新的資本加入戰局,如日本的「%Arabica」、「ONIBUS COFFEE」、紐約的「Ten Thousand Coffee」等,目前處於成長階段的百家爭鳴。
疫情過後,咖啡店更講究多元的五感體驗及建立跨通路平台,開發咖啡豆、濾掛式咖啡進入超市、電商等通路銷售,同時發揮科技競爭力,透過會員APP提供寄杯、跨店領取的服務,增加顧客對品牌的黏著度。
何炳霖說,在咖啡市場一片紅海戰中,cama cafe強打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快,cama cafe全台160家門市以外帶店為主,目前人均單價為120~130元。
本土最大的咖啡連鎖店路易莎(LOUISA COFFEE)表示,路易莎「不只是賣咖啡,而是經營生活」,提出「共享空間」的概念,創造停留經濟,增加再次消費提高客單價,包括免費提供插座無線上網、適合閱讀的座椅、檯燈,以及方便交誼的空間。
路易莎笑稱,路易莎已成為全台灣最大的圖書中心,目前每天有超過1萬人在路易莎讀書或是洽公,這也是路易莎營運的基本盤,路易莎的座右銘是「不在乎座位的週轉率,而在乎座位的價值」。
路易莎進軍校園 單月營收破百萬
路易莎並進軍校園展店拓展「黑金」市場新藍海,至今已進駐30所大專院校,旺季單月營收甚至可破百萬元;同時拓展咖啡軌道經濟,與高鐵、台北捷運、高雄捷運合作,開設聯名門市。
路易莎並強調,公司品牌定位為「精品平價」,同時延伸一杯咖啡的商機,路易莎設有中央甜點麵包廠及餐食廠,自行開發生產各種餐食和甜點,目前早餐市場佔全日營收超過3成。
星巴克特色門市 消費者爭相朝聖
統一集團1998年引進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品牌STARBUCKS星巴克咖啡登台。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喊出,STARBUCKS要在全台開出200家店,當時台灣咖啡市場正在萌芽,1杯上百元的咖啡能否搶攻消費者荷包仍是問號。
任誰也沒料到,主打中高價咖啡的星巴克,經過25年不斷的圈粉,全台已開出逾560家分店,其中更有超過30家店因結合舊建築或外型設計獨具特色的特色門市,讓消費者爭相朝聖。
統一星巴克表示,星巴克一直以成為顧客最佳「第三空間」的理念自我鞭策,不僅是喝咖啡的地方,更像是一個空間的延伸,尤其是結合在地文化打造的特色店,顧客皆像出遊般的呼朋引伴前往,不單是以喝咖啡的理由到店,更重塑了「第三空間」的樣貌。
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並預告,星巴克全球最大店明年可望進駐全新的台北信義區「Dream Plaza」,將在6樓和7樓打造總坪數超過1,000坪的空間,屆時台灣咖啡店將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85℃打造第3代 時尚複合店
至於以咖啡結合蛋糕、麵包複合經營崛起的85℃,目前全台有93%的店皆是加盟店,直營店僅佔7%。經過20年的演進,目前已發展至第3代店型,今年4月並將全台創始店永和保平店打造為第3代時尚複合店。
除了保有新鮮麵包現場烘焙製作外,麵包陳列區也從原本的8.7坪擴大為12.1坪,門市並導入麵包條碼結帳系統,店員將麵包套袋後,貼上各別的條碼標籤,結帳時只要掃條碼嗶一下,POS系統就能立即顯示,加快結帳速度。
業者表示,台灣咖啡產業未來競爭勢必有增無減,4大族群將呈現各自發展又競爭的態勢:1、連鎖通路加入咖啡市場如超商、量販店、中油等,以平價、外帶咖啡為主;2、國際連鎖咖啡標榜時尚、名牌、高單價為主;3、台灣本土連鎖咖啡以精品平價路線,滿足剛性需求的咖啡愛好者;4、本土獨立咖啡館則價格落差較大,各自發展客群,經常運用網紅等社群行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