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發展新質生產力 台商被迫選邊站

2024/05/22 05:30

工業總會最新分析,中國新質生產力是為了突破美國科技封鎖,台商勢必被迫在美中兩大系統中選邊站,從過去的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路透)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二○二三年以來多次強調要促進「新質生產力」,該詞迅速成為中國顯學。對此,工業總會最新分析,新質生產力是為了突破美國科技封鎖,台商勢必被迫在美中兩大系統中選邊站,從過去的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

「新質生產力」意指以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為主要內涵的生產力,強調發展科技創新的自主性以突破美國科技封鎖;但西方智庫、媒體普遍對所謂的新質生產力抱持質疑態度。

談及新質生產力究竟對台商有何影響?工總大陸處處長黃健群認為,中方看好台商在先進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方面基礎扎實,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則經驗豐富;因此,台商台企必然是新質生產力的參與者、貢獻者,也必將是受益者。

另一方面,國內學界卻指出,新質生產力強調以「創新主導」為主軸,緣由也是因應美中科技戰,企圖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突破由美日主導的供應鏈,迫使台商必須選邊站,換言之,新質生產力未來可能成為對台灣經濟統戰的「拉力」。

進一步解析中共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意涵,黃健群表示,不可諱言,隨著美國科技封鎖力度加大,在「小院高牆」下,大型台商,特別是資通訊業者,將由過往慣常遊走在美中兩大勢力間、左右逢源的標準模式下,變成左右為難,而中小型台商受限於資源,勢必被迫選邊站。

工總也強調,政府這幾年對中國產業、特別是台商營運狀況掌握度不夠充足,顧及到供應鏈韌性,政府應針對制定全盤的產業鏈招商計畫,積極主動引導相關台商回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