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型機器人商機熱身 2035年產值8300億

2024/05/21 05:30

研調機構DIGITIMES最新報告指出,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加上感測器、材料成本下降,以及勞動力短缺的影響,未來5年至10年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將迎來爆發性成長。(美聯社檔案照)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DIGITIMES最新報告顯示,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加上感測器、材料成本下降、勞動力短缺的影響,未來5至10年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將迎來爆發性成長,2035年產值將近260億美元(約新台幣8388億元)。

美中兩國競逐商機

DIGITIMES分析師林欣姿指出,美中近年的人形機器人發展備受關注,成為此領域的主要大國,相關業者積極導入場域試驗,以證明人形機器人的潛在利益與商機,美國在技術研發方面領先,中國則在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優勢。

林欣姿觀察,美國「波士頓動力」2013年推出採用液壓動力的Atlas人形機器人,其移動能力在過去10年被譽為人形機器人的典範,而新一代電動版Atlas今年4月推出之後,大幅縮減體積、重量與保養成本,安全性與靈活度更勝以往,足見電動化人形機器人已是大勢所趨。

林欣姿說,除了電動版Atlas預計2025年導入韓系現代汽車工廠場域進行試驗,另一家美企「Figure AI」的人形機器人「Figure 01」也為BMW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工廠所採用,此外,特斯拉推出的「Optimus Gen 2」,將搶先在今年底參與自家電動車生產線。

林欣姿說,中國在發展人形機器人上,擁有龐大的製造業市場與豐富的人才資源,中國政府同時撒下1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46億元)成立機器人產業基金,並以政策輔導產業發展,目標至2025年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預計市場規模可突破10億美元(約新台幣330億元)。

林欣姿觀察,人形機器人現階段僅用於小範圍試點的導入試驗,未來2年將成為能否走向商業化量產的關鍵,隨生成式AI技術推展,待技術繼續成熟、成本進一步下降,且找出更多商用切入點時,人形機器人將有望成為人類得力助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