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法規有差異 協處機制助溝通

2024/05/12 05:30

為協助台灣業者在中國智慧財產權益維護,經濟部智慧局在商標、著作權與專利部分都設有電子信箱、聯繫窗口與諮詢電話。(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兩岸關係雖趨冷,但智慧財產權爭議案件不曾間斷,雙方於二○一○年簽訂「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其中「協處機制」建立兩岸主管機關溝通平台,若雙邊專利、商標等遭侵害,或申請過程遇困難可提供協助;但經濟部智慧局坦言,協處機制多是「行政程序」能加速處理,因雙方有各自的法規,法律協助以提供對岸法規諮詢為主。

為協助台灣業者在中國智慧財產權益維護,經濟部智慧局在商標、著作權與專利部分都設有電子信箱、聯繫窗口與諮詢電話。另外,兩岸簽訂「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主要是相互承認優先權、建立協處機制,並成立專利、商標等工作小組進行業務交流、交換資訊等。

加速處理「行政程序」

智慧局解釋,「協處機制」由行政機關互相對接,兩岸申請人在申請商標或專利等過程若遇爭議、困境等,可透過官方進一步釐清。

根據智慧局統計,協議生效至今年四月止,請求協處案件總計八八四件,完成協處者六八六件,進行通報尚未完成協處者十八件,提供法律協助者一八○件。

近年兩岸的經貿往來趨冷,官員指出,協處案件確實沒有成長,但另一部分原因是雙邊的智財制度、實務運作逐漸成熟,要走到協處機制的案件降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