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銀行向外看

2024/03/25 05:30

銀行海外分行主要收益來自利息及投資收益,而且各國的環境獨特性,放款件數少、單筆金額高,金融市場若丕變時,也會有損失情況發生。(記者魏錫賓攝)

■魏錫賓

本國銀行的海外分行獲利傳捷報,拓展海外市場的態度更加積極,不管是跟著台積電(2330)或其他台商的設廠腳步前進,或單純想要提高獲利,在疫情之後重新走上向外擴大規模的軌道上。只是海外競爭變數更多,沒有高枕無憂的市場。

擁有豐厚資金的銀行,向外擴展市場時,若能搭配適當的風險控管,常能擴大台商客戶的服務範圍、切入利基市場,在獲利上有所斬獲。2019年本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獲利就達733億元,當年新南向國家與香港的分支機構業績同時爆發,寫下佳績;肺炎疫情之後海外成長雖中斷,但2023年再突破新高,全年獲利772億元,在疫情、通膨及地緣衝突等因素影響下,以4年時間消化了利空,終能較之前的高點再成長5%。

銀行海外獲利振盪大 國內表現更好

銀行海外獲利提高,但國內的表現更好。2019年本國銀行總獲利約3,600億元,創下史上新高後,也因受疫情衝擊,盈餘短暫降低;不過,2022年後就先以約4,000億元獲利,邁過歷史高點,2023年獲利更達4,724億元,續創新高,4年間成長超過30%。

2019年海外分支機構占銀行總獲利約20%,2023年即使創新高,但占銀行獲利僅有16%。從過去幾年的數據可以發現,肆虐全球的肺炎病毒,使國內外均受害,但台灣經濟相對有韌性,在疫情中都能維持成長,銀行盈餘也相對穩定,相對地,其海外分支機構獲利則振盪甚大。

本國銀行獲利主要有淨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及投資收益等,以中央銀行的統計資料觀察,2023年本國銀行的淨收益中,淨利息收入占一半以上,手續費收入超過2成,其餘則為投資收益;然而,海外分行的營收結構則相當不同,因為難以打進當地消費市場,幾乎沒有手續費收入,業務以聯貸放款及投資為主,因此主要收益來自利息及投資收益。

銀行海外分行業務量較小,放款件數少、單筆金額高,若遇壞帳,常對獲利有重擊,而在金融市場丕變時,也會有投資損益的豬羊變色;因此,業績振盪相對較大。此外,各國的經濟環境差異顯著,利率、股市及經濟表現尤有不同,經營環境的改變,常使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措手不及,無法及時調整策略、調動資金,而陷於高度風險中。過去中國、後來的柬埔寨都存在高利率,銀行曾有適當調度資金,就能享有可觀利差的美好時光,但均被其他風險所侵蝕。

拓展海外市場值得鼓勵 及時停損也是策略之一

銀行拓展海外市場,有許多策略上的考量,可能是為了服務既有客戶,亦或已發掘出有利商機,不管是何動機,開疆闢土的勇氣,都值得鼓勵;然而,銀行業雖然國際化程度高,可是各國的環境卻有獨特性,即使是國際知名大銀行,在投資國經營不如預期,因而撤出的例子並不少見。進入陌生環境中,想要強壓地頭蛇,畢竟得要有幾把刷子,及時停損,也需是策略的一部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