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BM公司舉辦媒體簡報會,由總經理李正屹(中)分享AI策略。(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生成式AI大戰打得難分難解,Google、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紛紛推出自家語言模型,希望取得領先地位。但老牌科技公司IBM不走模型競賽這條路,而是打造企業專用的AI平台,藉著三大優勢:開源、可信任、從諮詢到軟硬體的完整服務,希望殺出一條血路。
說到生成式AI,多數人會想到ChatGPT、Microsoft Copilot或Google Gemini,但其實IBM早在二○一一年推出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就在美國益智節目中打敗人類,引起全球轟動。但如今在生成式AI中聲量略遜一籌,IBM要如何突圍?
「我們的策略是走向開源」,台灣IBM公司總經理李正屹說,IBM已和Meta等數十個成員組成「AI聯盟」(AI Alliance),推動可信任的開源AI,讓大家知道語言模型如何產出、追本溯源。與這個開放陣營相反的,則是Google、OpenAI發展的閉源模型。
「開源」意味著開放外界修改程式碼,藉由民眾協作與檢視,有助於技術的創新和安全性,因此李正屹不斷強調,IBM注重AI治理、可信任AI等議題。
語言模型規模愈來愈大,各家科技公司猶如在進行算力、參數量的軍備競賽,他直言,「其實模型都夠優秀,但差異化就在於可不可被信任」,「可信任」才是企業願意使用的核心。
IBM的AI產品主攻企業客戶,去年七月推出商用的AI與數據平台「watsonx」,導入許多開源模型,企業可以在上面自由取用適合的模型。李正屹表示,watsonx在台灣的實際應用領域,主要是企業端的客戶服務、生產力提升、知識庫管理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