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減碳壓力擴散 傳產、中小企負擔重

2024/03/16 05:30

林漿紙大廠華紙總經理陳瑞和強調,碳有價重點是「公平」,維持台灣造紙業競爭力。(記者歐宇祥攝)

〔記者歐宇祥、楊雅民/台北報導〕環境部明年將對五五○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綠領產業人士表示,排碳大戶多已推進或完成減碳措施,碳費開徵帶來的減碳壓力已向中小企業擴散,因花費從數十萬上看數百萬元,民間電廠、鋼鐵與金屬加工、水泥等傳統產業壓力最大。

碳費審議會昨首度開會,根據環境部估算,若碳費每噸收三百元,溫室氣體管理資金將達四百億元規模;但群恆新世代顧問公司經理張祐程指出,若以三百元計算、等同電費上漲五%的金額,加上實際電價調漲、碳邊境關稅等層層疊加,產業負擔沉重。

林漿紙大廠華紙總經理陳瑞和強調,碳有價重點是「公平」,對台灣產業徵收碳費、對進口紙品也應要徵收碳邊境關稅,否則將變相削減台灣造紙業競爭力,政府碳有價政策應考量產業是全球化發展與競爭。

建議100元起徵 搭配免徵額

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建議,碳費從一百元起,採漸進式課徵,且搭配免徵額的設置,也希望應針對進口水泥同步課徵碳邊境稅,讓產業公平競爭。

碳邊境制度 應加速雙邊協商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釗盈表示,碳費徵收重點在於「用途」,應用於協助台灣產業、中小企業永續轉型,政府也該提出實際利多,鼓勵大企業協助中小企業低碳轉型;台灣自己的碳邊境制度更應加速雙邊協商,對整體產業才有利。

張祐程也說,排碳大戶多是大公司,資本雄厚、也早做準備,目前減碳與碳費徵收的時間壓力開始往中小企業擴散,因大多是從頭開始,光資訊系統建置、碳排資料搜集就需半年至一年,到真正汰換設備,減碳時間拉得更長,資本支出數十萬至上百萬元也僅是保守估計。

張祐程強調,雖然企業永續轉型短期內花費龐大,不過減碳已成為全球大趨勢,政府、供應鏈與客戶早晚會要求,設備汰換帶來的節能效益也能緩解電費等能源成本壓力,長線而言絕對划算,也能儘早適應低碳供應鏈,期待台灣的碳費、碳權相關制度早日接軌國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