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國CPI下滑0.3%,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圖為北京勞工清掃一家購物中心的積雪。(美聯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去年十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三%,是連續三個月下滑,創二○○九年以來最長跌勢;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年減二.七%,是連續第十五個月下滑。中國陷入通縮螺旋,凸顯其經濟欲振乏力。
房市疲軟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房市疲軟、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讓中國消費者憂慮加劇;同時製造業在國內銷售疲軟狀況下,競相削價,並將過剩的商品轉向國外。倫敦「絕對策略研究」新興市場經濟學家沃爾夫說,「中國持續的通縮或極低的通膨,可能導致貿易順差擴大,並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產生更多貿易逆差」。
中國十二月CPI的降幅較十一月的○.五%縮小,食品價格年減三.七%,較十一月的降幅四.二%改善,剔除能源與食品價格的核心CPI年增○.六%,與十一月持平。儘管如此,二○二三全年CPI僅年增○.二%,遠低於中國政府設定的三%漲幅。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縮壓力難以逆轉。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姚煒認為,內需疲軟導致的中國通縮壓力,恐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她預估,雖然到二○二四年底中國CPI可能反彈至一%,但物價下跌的壓力並不會迅速緩解。
經濟學家也擔心中國可能陷入債務、通縮的漩渦,在此情形下,價格下跌將促使企業減薪、消費者暫緩支出,從而造成需求更加疲軟、價格更低的惡性循環,日本一九九○年代經歷類似狀況,並陷入長達三十年的經濟停滯期。
振興經濟措施 收效甚微
報導說,中國政府去年採取的振興經濟措施,迄今收效甚微。調查顯示,中國的製造業與服務業活動萎縮,新建住宅銷售依然疲軟。花旗銀行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已經沒有時間在政策上猶豫不決了,必須防止在通縮、信心和經濟活動之間可能出現的惡性循環」;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也說,「中國必須採取大膽行動,以打破通縮週期,否則將陷入惡性循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