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氫能〉CIP、驗船中心合作 鎖定低碳燃料、航運氫能

2024/01/08 05:30

CIP與驗船中心、長榮海運簽署合作備忘錄,搶攻未來綠色船舶商機。(資料照)CIP與驗船中心、長榮海運簽署合作備忘錄,搶攻未來綠色船舶商機。(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專題報導

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宣示將在台灣深入探討利用電力多元轉換技術(Power-to-X, PtX),使用綠電生產低碳燃料的可行性,去年10月更相繼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長榮海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聚焦在船舶低碳替代燃料的開發。市場也推估當台灣離岸風電發電量達到可觀規模時,利用風電生產綠氫、綠氨等低碳燃料就是重點方向之一,展望未來綠色船舶商機可期。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去年10月在驗船中心MOU簽署典禮上表示,CIP已在全球多國開發多項PtX專案,生產綠氫、綠氨、綠甲醇等替代燃料,以支持各國的運輸、農業、化工、鋼鐵等產業的低碳轉型,而CIP在台灣投入離岸風電的開發,配合PtX技術,與驗船中心的合作將共同實現低碳能源的生產和應用。

CIP與長榮的合作範圍則包括在台灣使用離岸風電生產低碳替代航運燃料,以及探討低碳氨和低碳甲醇等廣泛綠色燃料的供應。而長榮海運作為全球前十大貨櫃運輸公司之一,全球營運超過200艘貨櫃船,雙方合作具有海運業首度投入能源轉型的指標性意義。

氫能現下最大挑戰在於成本高昂,氫能應用在貨櫃船難度也頗高。許乃文則表示,規劃10年完成相關研究開發,未來航運氫能可直接在台灣生產,也可透過發展經濟規模來降低生產成本。

台灣有潛力成碳燃料供應國

市場推估,隨著未來氫能技術推進,加上台灣離岸風電規模逐年擴大,2050年裝置容量潛力上看55GW,風電也能投入綠氫生產,台灣或有潛力成為生產綠氫等低碳燃料的供應來源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