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碳權不得抵碳費 碳權協會︰削弱企業投入誘因

2023/12/14 05:30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昨舉辦「碳權一條龍:從開發認證到經濟應用的探究」研討會。(記者歐宇祥攝)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昨舉辦「碳權一條龍:從開發認證到經濟應用的探究」研討會。(記者歐宇祥攝)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22日啟動交易,但環境部稱碳交所首批上架的國外碳權無法抵免國內開徵的碳費。對此,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釗盈昨表示,這與企業期待有落差,也將削弱企業投入碳權交易市場的意願,如何活絡市場成為政府當務之急。

政府應活絡市場 相關規定盡快確立

台灣非聯合國成員,不過,黃釗盈表示,碳交所是台灣接軌國際碳權交易市場的重要管道,如何吸引企業交易成為重要議題,另包含交易機制、可參與者,碳交所目標都需要確立。此外,也有專家認為,政府碳費相關規定應盡快確立,不能「邊走邊看」、「隨時轉彎」。

近年台灣、全球都加速推進淨零減碳政策,以追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包含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碳費制度,都加重企業營運成本負擔。福華電子董事長洪奇昌指出,減碳措施對中小企業壓力較大,政府應加強協助;此外,國際淨零轉型商機驚人,政府也可加強碳資源開發。

洪奇昌表示,政府應考量企業能否負擔減碳措施增加的成本,持續協助中小企業,尤其是被歐盟CBAM列入的金屬加工業,也須留意國際碳權價格、政策變化等,都會與市場、企業營運有直接影響。另一方面,碳權種類多樣,並有拓展海外市場機會,也應加強國際合作、拓展東南亞市場。

今年碳權交易成為熱門議題,高雄蓋綠私塾創辦人廖卿惠也提醒,國際碳權市場曾發生因聯合國規定轉變,導致特定碳權專案價格下滑,變成碳交易市場的「雞蛋水餃股」,且購買碳權無法實質推進企業減碳,也無法抵免CBAM,首波國外碳權也無法再次上架碳交所轉賣,企業欲買賣碳權應先有基本認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